建水坡头:栽好这些“草”,美好生活跑不了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2/21 21:04:57 点击率:11
建水县坡头乡是一个民风淳朴、风景秀丽的山区乡镇,彝、汉、哈尼、傣、苗五个民族的群众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近几年来,依托山区独特的地理和立体气候条件优势,坡头乡群众从滇黄精、重楼等长期以来广泛种植和使用的传统中药材中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的道路。一批中药材种植带头人不光是乡村里最先富起来的“先锋”,更成为了全乡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奠基人。
在白显村委会的滇黄精种植基地里,工人们正在忙碌着培育新一批的滇黄精苗。不久前这里还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经过7年精心培育的5亩多滇黄精迎来了块茎采收季,刚上市就被外地企业收购一空。基地负责人张正伟于7年前偶然间接触到了滇黄精,经过简单了解便毅然投身其中,成为了全乡滇黄精种植的“元老”之一。通过多年来不断的学习与摸索,他积累了丰富的滇黄精培育技术和经验,刚刚采挖的这一批滇黄精块茎亩产12吨多,按照每公斤13元的收购价,毛收入达到70余万元,当然这可不是7年来的总收入,每年滇黄精种子成熟季,光籽种销售就能够带来可观的收入。张正伟说他心中有一个愿望,就是带领家乡人民一起种植滇黄精,让大家增加收入,都过上好日子。
滇黄精别称节节高,随着近年来黄精茶、黄精系列食品、黄精菜品的不断出现和市场的认可,让这种有着多种功效的中药材应用面不断扩大,周边群众看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也跟随一起学习种植滇黄精的技术,发展自己的种植事业。在张正伟的带动下,渣腊、白显、大石洞几个村委会中药材种植面积发展到了近300亩,带动了一大批群众增收致富,滇黄精成了名副其实的“滇黄金”,真正让种植群众生活水平“节节高”。
按照“一乡一业”的产业发展思路,坡头乡把发展特色中草药放在了当前及“十四五”期间全乡产业发展的重要位置,结合实际制定出台鼓励政策,对滇黄精新植连片50亩以上的实行每亩一次性补助400元。除了市场潜力巨大以及山区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适宜种植等因素,坡头乡发展中药材产业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该乡群众长久以来都有种植和使用中草药的习惯,特别在全乡中草药种植示范村坡头村委会余初村,房前屋后随处可见中草药种植。坡头村委会党总支书记王云波介绍,目前,全村131户群众有125户种植中药材,种植率超过95%,户均种植近2亩。现年67岁的白福有一家依靠种植滇黄精和重楼成为了全村的种植大户和致富代表之一,谈起中药材种植未来的前景,他信心满满地说道:“种植药材比种玉米划算多了,虽然上了年纪,但是这件事我会一直干下去,直到干不动的那天。”
政府选准方向加以引导,“明白人、带头人”率先示范带动,当地群众对于发展特色中草药产业的积极性、参与度高,大大加快了各类资源的汇集。目前全乡发展种植滇黄精、重楼、小白芨等特色种药材近2万亩。“十四五”期间,坡头乡还将继续加大对中药材产业的扶持力度,创新机制体制,引导企业和种植大户“走出去”,吸引专家“走进来”,促进中草药产业质量效益双提升;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打破水、路等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建设中草药种植核心区,提升中草药种植的组织化、规模化、现代化程度,让中草药这一特色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引擎。
坡头乡党委书记吕娅说:“坡头乡将以产业为抓手,走产业发展路子,全力打造‘中草药之乡’这张名片,计划未来三年,全乡中草药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带动更多群众实现稳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