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远:高寒山区“三带”模式全力续航乡村振兴
作者: 发布时间:2021/5/17 14:49:17 点击率:0
开远市碑格乡地处高寒山区,平均海拔2212米,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比全乡人口总数94%,是红河州贫困乡之一,于2019年实现脱贫出列,1375户5825人脱贫销号。2021年被评选为云南省脱贫攻坚“先进单位”。
近年来,碑格乡为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积极探索高效服务管理模式,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大力推行积分制带动、网格化帮带、项目化带领“三带”模式,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加快建设村美业强民富新农村。
积分制带动,干事创业吃下“活力丸”。抓实干部队伍日常管理,实行日常管理积分上榜和工作调度积分审批,倒逼干部职工干事创业、担当作为。设立工作成效“红黑榜”,按照领导干部、站所办负责人、工作人员“三个层次”分类设榜,将个人参与学习教育、开展基层实践活动、服务中心工作和重点项目、完成上级交办任务等日常工作情况进行量化积分、定期张榜,积分情况作为干部职工选任晋级、评优评先、年度考核等重要依据。工作调动实行积分制管理,综合干部职工工作年限、担任职务、年度考核结果、日常工作积分和受到奖惩情况等情况进行赋分管理。对符合调动条件提出申请的,优先审批积分高、表现佳的干部职工;对长期在乡工作、可塑性强且有调动意愿的,乡党委积极向上级部门和城区单位协调推荐,通过培养性、照顾性交流,为优秀干部提供平台、促进流动。近3年来,全乡共向外“输出”优秀干部13人,提拔使用6人。环境整治建立评比机制,围绕“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乡风文明建设、殡葬改革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通过村民小组月评比、季度奖励,对每季度评分成绩排名前十的自然村,每半年奖励等额10万元的人居环境建设项目,全面激发村组干部和农村群众参与度、积极性和获得感。经多方努力,碑格乡获评“云南省卫生乡镇”,左美果、架吉、鲁姑母、小寨分别获得省、州级卫生村和文明新风示范村等荣誉。
网格化帮带,工作效能增添“催化剂”。成立乡村振兴“作战队”。党政领导、机关干部职工、村组干部与驻村工作队员合理搭配分成8个作战队,网格化包保全乡44个村民小组。每周利用班子例会分析研判各队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同时进行综合排名,排名靠后的作战队自觉利用周末和假期提效进位,完成工作目标后轮流补休,进一步形成你追我赶、知耻后勇的干事氛围。健全党员包联群众网格。在乡联村、村联组、组联户的“三级”包联网络基础上,每个村党支部结合辖区低保户、残疾户、孤寡老人等困难群众和重点关注群体,每名党员包保联系5—10户群众,全面负责包联户基础信息排查、政策宣传引导、环境卫生整治、生产生活帮带和疫情防控等,全乡527名农村党员共包联群众3476户,进一步保持了党员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项目化带领,特色产业变成“点金石”。立足高寒山区资源禀赋,引进企业深挖特色产业,组团式服务、项目化管理助推山区发展村集体经济和群众增收创。通过公司建基地、党员带农户的思路,投资建设姬松茸种植、魔芋等“三品一标”蔬菜种植示范基地1000余亩。充分发挥干部包村、党员联户作用,积极引导和带领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参与试种。由供应商提供种子和技术支持,再雇用农户做日常管理工作,解决一批农户的增产增收和就近就业问题。依托国土绿化和林果上山工程建设,采取“以奖代补”政策,发展“树上蔬菜”、经济林果8000余亩。立足农户意愿和市场导向,采取“党支部+企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科学规划四季香椿、香脆李、樱桃、刺脑包等特色产业5000余亩,逐步打造山区“绿色食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