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远市碑格乡:创新模式,增收富民
作者: 发布时间:2021/5/17 15:00:46 点击率:0
开远市碑格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创新管理模式、工作方式方法,施行全覆盖包保制,引进了龙头企业,因地适宜发展特色产业,充分调动干部职工、村组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干事创业积极性。
实行积分制管理,干事创业填满“活力丸”
一是加强村级组织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以村“两委”接班人的目标加强党员教育和培训,让青年人才党支部成为年轻党员成长摇篮,坚持从大学生村官、返乡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经商人员、致富能手、专业技术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土专家、田秀才”等为重点人员中遴选思想好、能致富、敢带头的优秀青年党员纳入青年人才党支部培养。二是实行工作调动积分制管理。根据干部职工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担任职务、年度考核结果、受奖惩情况实施积分管理,将积分与工作调动相挂钩,积分高的干部职工乡党委将给予优先审批,以此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营造创先争优和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通过干部职工的努力,累计实施农危房改造842户,住房质量提升441户,全乡农村危房逐步消除;各村均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投资1.2亿元兴建五小水利,实现自来水全覆盖;完成碑格中心校整体搬迁项目,教育设施明显改善;完成贫困村卫生室提升改造,农村医疗条件逐步提升。2020年,碑格乡被红河州委、州政府评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创新网格化模式,工作效能增添“催化剂”
一是成立干事创业“作战队”。将各级党政领导、乡机关干部职工、村组干部与驻村工作队员合理搭配,分成8个作战队,网格化包保到全乡44个村民小组。每周召开班子例会对全乡近期重点工作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周排名评比项目,完成率排名靠后的作战队取消周末休假,促使干部职工不断提升工作效能。作战队的网格员带领村组群众完善《村规民约》和卫生管理等村民自治制度,引导群众革除陋习树新风,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二是建立党员包保制度。村小组党支部党员按所在小组户数,一名党员包保5-10户群众,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负责包保户信息排查、环境卫生整治、疫情防控、政策宣传引导等工作。三是建立农村环境整治成效及乡风文明评比奖励机制。重点围绕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农村“三堆”治理、殡葬改革等6个方面,对全乡所有村民小组每月开展一次评比,对每季度评分成绩排名前十的自然村奖励10万元等额的人居环境建设项目,进一步激发村组干部、广大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通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全面建设和切割村内排水沟,广泛发动群众拆除大小土房、残垣断壁1980余处,新建改建农村户厕2737座,农村污水横流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碑格乡获评“云南省卫生乡镇”,左美果获评“云南省卫生村”,架吉、鲁姑母、小寨荣获“红河州文明新风示范村”。
引进龙头型企业,特色产业成为“点金石”
一是扩大蔬菜基地种植项目。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投资创建姬松茸种植、魔芋等蔬菜种植等基地,党员积极带领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参与试种,充分凸显示范作用。由供应商提供种子和技术支持,再雇佣农户做日常管理工作,解决一批农户的就业问题,建设“三品一标”蔬菜种植示范基地1000余亩。二是组织义务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制定《开远市碑格乡2021年度国土绿化行动实施方案》,全乡党员干部植树造林,种植生态林500余亩,确保国土绿化行动取得实效,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三是有效实施林果上山工程。各基层党组织在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找准党建工作与经济建设的结合点,通过“支部引领、党员示范、引进企业”模式,充分尊重农户意愿、科学规划,优先种植四季香椿、香脆李、樱桃等本土树种和特色水果5000余亩。四是因地制宜建设长江防护林工程。大力采用“市场化+政府引导”的运作模式,积极构建“政府引导、村干部带动、主体经营”的发展格局,探索“党支部+企业+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依托国土绿化项目,采取“以奖代补”政策,发展“树上蔬菜”、经济林果8000余亩。以点带面提升农户发展林果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群众收入,夯实乡村振兴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