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推双促”力阻“病根”变“穷根”
作者:中共泸西县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10/12 22:09:52 点击率:0
自主题教育工作开展以来,泸西县坚持先学先改、边查边改,紧盯民生痛点,坚持问题导向,瞄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一老大难问题,以健康扶贫为抓手,精准施策,强化服务,筑牢健康扶贫防护网,力阻“病根”变“穷根”,实现主题教育与健康扶贫“双推双促”。
一是破解保障机制落地见效不够到位问题,扎牢防贫篱笆。泸西县通过巩固落实“四重保障”机制,实施“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和“三个一”工程,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及“一站式结算”等便民惠民服务举措,实现贫困群众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人参加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从制度建设到政策落实,全面扎实“保障网”。持续做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筛查工作,精准到户、到人、到病种,对精准锁定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开展分类救治。截至目前,全县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达100%,建档立卡户慢病签约服务管理3868人,大病集中救治1052人、重病兜底保障12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2019年1—9月,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患者普通门诊就诊100339人次,医疗费用343.8万元,报销214.90万元,报销比例达62.51%;28种门诊特慢病就医1040人次,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68.27万元,报销59.72万元,报销比例达87.52%;全县符合转诊转院规范住院患者10147人次,医疗费用4399.42万元,报销3977.13万元,报销比例达90.40%。
二是破解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不均问题,提升服务质效。加强基层卫生规范化建设,努力实现基础设施建设更加规范、服务功能更加完备。一是打造卫生人才顶梁柱。全县公开择优招考乡村医生91人,新增村级医疗服务点170个,组织乡村医生业务培训6期2000余人次,选送82名乡村医生到上海善小基金会学习中医药适宜技术,着力提升乡村医生服务能力。二是打造城乡一体“服务器”。采取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分别对口支援10家乡镇卫生院,实施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定向帮扶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通过下派专业技术人员,提升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对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救治和管理能力。三是打造东西协作新引擎。争取上海市徐汇区对口帮扶项目支持,建成覆盖县中医医院和6家乡镇卫生院的“徐汇云医院”远程医疗会诊平台,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上级开方、基层治疗”的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四是打造就近就医强基础。2019年争取项目资金103万元,用于6个贫困村卫生室建设。
三是破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而不为问题,强化防治能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打通服务群众健康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载体。以家庭医生对贫困人口签约服务全覆盖为契机,加强对老年人、儿童、孕产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慢性病患者、残疾人的规范管理,主动下沉提供基本医疗、健康咨询、康复指导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效实现家庭医生与签约居民之间的即时互动与服务。同时,组建202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实行县乡村三级签约服务团队包村责任制,针对患病人口不同病种、不同需求精准施策,以县级签约团队专家为主,会同团队其他成员一同制定完善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进行一次免费体检,对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等慢性病患者每人每年至少随访4次,三种疾病的规范管理率分别达99.74%、99.45%、96.52%。截止2019年8月底,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家庭签约53097人,签约率99.08%,服务率100%。
结合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和省委专项巡视泸西反馈问题的整改,县级领导深入挂钩联系点问措施、问成效。对照上级巡视巡察反馈意见,县级卫生健康系统认领问题21个,制定整改措施21条,目前认领问题已销号20个,还剩1个计划12月底整改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