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市朋普镇筑牢党建根基 促进民族团结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2/31 8:24:43 点击率:0
长期以来,在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及镇党委政府关心支持下,小寨村委会积极探索党建与民族团结互促共建的工作方式,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深刻主题,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活动,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充分展现了党建与民族团结大融合、快发展的生动局面。
以党建引领为根本,融合发展促团结。一是强阵地。新建小一、小二、小三村民小组活动场所1个,建成了集党员活动、民生事项办理、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培训为一体的多功能党组织活动场所,成为宣传普及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的阵地。二是强产业。依托村级集体经济示范建设项目,利用小寨天然温泉的自然条件,建成小寨公共浴室1个,每年村级集体增收7万元,逐步扭转村级“无钱办事”的尴尬局面。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成立小寨养牛协会党支部,建成大型牲畜交易市场1个,辐射带动周边农户300余户发展肉牛养殖产业,协会牲畜交易市场年交易额达8亿元,年小寨村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76万元,达到了“建一个市场,富一方百姓”的目的。三是强管委会。为提高清真寺自我管理能力,强化管委会职能作用发挥,按照三年一换届的要求,坚持在党组织的指导下,严格按照选举程序,规范有序完成管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不断优化队伍配置,提升队伍管理能力,夯实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基础。引导清真寺管委会从融合寺院传统寺规戒律和党的政策法规入手,对小寨清真寺民主管理办法、小寨清真寺管委会工作制度、小寨清真寺管委会主任职责、小寨清真寺阿訇职责、小寨清真寺管委会会议制度、小寨清真寺资金管理办法、小寨清真寺资产管理办法、小寨清真寺管理员(寺阿訇)工作职责、小寨清真寺文明卫生规定、小寨清真寺安全管理办法等十项制度进行了修订完善,切实做到传统管理与政策法规管理的有机结合。
以服务群众为基础,化解矛盾解难题。一是建立党员联系群众分片包干长效机制,采取村“两委”干部为片长,党支部为基础,全村132名党员为骨干,每名党员联系5-10户群众的分片包干方式,实现了生活困难登门帮助、政策法规登门宣传“两登门”和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月必访、残疾生病困难家庭每季度必访“两必访”。二是进一步加强小寨村为民服务站点建设,强化“一站式”办公,提高办事效率,增强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三是严格区分和正确把握不同性质的矛盾,坚持依照村规民约和村调解制度处理村集体事务和矛盾纠纷,坚决杜绝偏斜或袒护、歧视等情况发生,确保民族地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取得实效。长期以来,小寨村从未发生过因民族问题引发的群体事件或上访。
以优化管理为抓手,维护稳定安民心。一是针对每年的“圣诞节”、“开斋节”等节日,人数多、范围广、管理难度大的特点,认真开展民族团结稳定形势分析研判和隐患排查,建立健全安全保障联动机制、突发事件预案和应急处置机制,及时对规模及人员结构等情况进行预测,进一步强化来访人员的管理,做到管理到位、服务到位,确保宗教活动场所各项活动有序开展,社会和谐稳定。多年来,在小寨清真寺的重大节日中,实现了管理服务“零差错”、涉稳问题“零出现”、安全事故“零发生”、极端思想“零渗透”。二是推行“治安网格化”管理制度,将全村划分为四个片区、24组联户联动组,由群众选出片区长、联防户长,并在小寨清真寺内创新建立了“一村一警、一村一站、一组一室、一地一网、一点一管”的“1+N”多元警务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片区长、联防户长在农村政策法律宣传、治安巡逻、矛矛盾纠纷调解、安全管理等方面的作用,促进社会秩序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