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追寻红色记忆 汲取精神滋养
作者: 发布时间:2020/7/2 15:54:45 点击率:0
弥勒市是全国1599个、全省59个革命老区之一。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共云南省地下党组织从1948年2月在弥勒组织发动武装起义、打响云南人民反蒋武装斗争第一枪,至1950年2月云南全境解放,以弥勒为根据地,各族人民奋举义旗、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不怕牺牲,最终迎来新中国诞生的辉煌历程。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里,总有一些英雄让人致敬,让人缅怀。从今天开始本台播出《追寻红色记忆》系列报道。弥勒西一镇勒克村,是弥勒西山革命老区,这里曾是弥勒人民反蒋武装斗争的发源地,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如今,这里成为了红河州直属机关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一批批党员干部群众来到这里,缅怀革命先烈,追寻红色记忆,汲取精神滋养。
【现场】记者 王杰:1948年,朱家璧同志根据党组织的安排,到弥泸地区指导武装斗争,那么他来到弥勒西山勒克村以后,在这一带建立了云南省第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以彝族为主的人民武装,随即开展斗争,为弥泸地区各民族翻身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那么今天我们又来到了弥勒西山勒克村,一起来追溯那段血与火的革命斗争史,传承斗争精神。
朱家璧,云南省龙陵县人,早年参加滇军。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被派回滇军做党的秘密工作,1948年到弥泸地区领导西山起义和圭山起义,参与创建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和滇南游击根据地,任自救军第一纵队司令员、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副司令员,为云南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杨继伟是勒克小组支部书记,在他小的时间,就喜欢听村中长辈讲述朱家璧的事迹。每天负责纪念馆卫生打扫、文物管理以及讲解工作。对于革命先辈的那段锋火岁月,他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勒克小组支部书记杨继伟】:朱家璧是1948年2月份来到我们这个村子,当时他来的时候,我们村的村长派两个人去河西(通海县)那边接回来,2月份差不多住了1个月,就被驻扎在弥勒城里的国民党部队发现,3月5日就开始分三路攻上来,来抓朱家璧,攻上来那天就开始打了。
解放战争期间,朱家璧与西山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团结带领弥勒人民武装打退国民党反动派三路进攻,南下越南河阳整训,解放泸西县和弥勒县,新中国成立后,朱家璧曾两次回到西山。对于与朱家璧的一面之缘,杨继伟至今还记忆犹新。
【勒克小组党支部书记 杨继伟】:中和铺开物资交流大会,朱家璧亲自带着两个警卫员来物资交流大会讲话,当时我是在滥泥箐那边(西山民族中学)读书,从学校里面跑下来瞧朱家璧,见过一回。
1992年,朱家璧在昆明逝世,终年82岁,按照他生前的遗愿,他的一部分骨灰被送回西山,长眠于勒克村旁。1993年11月,弥勒县委、县政府出资在勒克村建成朱家璧纪念碑,2007年6月15日,被确立为红河州直属机关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勒克小组支部书记 杨继伟】:对我们弥勒人民感情很深厚,哪些方面有困难他就找资金,解决哪些方面的事情,也是很关心弥勒的发展,所以我觉得朱家璧为人是无私奉献的,值得赞可的,不可低估的。
如今,朱家璧以及他领导的武装展现出来的革命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潘跃辉自建馆以来,就义务当起了纪念馆的管理员。近10年来,潘跃辉没有拿过一分工资,他认为,在纪念馆干点力所能及的事是应该的,不能讲求报酬。
【勒克小组村民潘跃辉】:大概有10年了,我们一个星期打扫一次,7月份一天打扫一次,有外人来(参观),随时招呼他们。打扫卫生是打扫了干干净净的,(精神)要一代传一代,传下来给小这些(后辈),一代传一代必须要完成任务。
战斗的硝烟早已散去,先辈遗留下的革命斗争精神还在延续,勒克这个沐浴并传承着红色基因的小村庄,通过种养殖产业发展,从贫困村迈向小康村。
【勒克村民小组组长 杨卫杰】:朱家璧将军的精神,影响了我们一代一代人,这几年,我们人民的生活得到不断地提高,我们勒克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5户,今年年底要全部脱贫摘帽,朱家璧的精神我们永远传承下去。
巍巍西山,革命圣地,血火史诗,丰碑永存。近几年来,西一镇充分利用朱家璧纪念馆、黑路丫弥勒县临时人民政府旧址、三家战斗地等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村内外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经济产业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革命老区群众的生活也一天比一天红火。
张文超 王杰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