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弥勒:坚持以党建统领建设富美村庄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2/16 15:08:19 点击率:0
弥勒市东山镇强化党建引领,着力打造“产业精美、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乡风和美”的美丽村庄,形成了党建引领、支部带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工作格局。
突出规划引领,打造精美产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壮大集体经济,东山镇党委开拓创新,支部积极配合着力发展培育一村一品,因地制宜挖掘特色资源,充分发挥土地、劳动力丰富资源优势,先后引进人生果、雪莲果、火龙果、万寿菊、滇重楼、黄精等种植项目,立足高寒山区独有的气候和生态优势,借助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规划东风,依托“干部规划家乡”行动,统筹谋划乡村振兴发展蓝图,通过党支部牵头引进火龙果、雪莲果、万寿菊、滇重楼、黄精等种植产业,党支部+企业和党员致富带头人率先种植, 拉动周边剩余劳动力就近务工,部分村民看到种植产值稳定,利润可观,便积极主动学习种植技术,自主建设种植基地。有前期的规划,有党支部保障,有党员带头示范,各村组一村一品开花落地。大拖革小组种植人生果300余亩、滇重楼200余亩、黄精150亩;铺龙小组发展种植火龙280亩;松棵小组发展种植万寿菊310亩等等。各村组小而精,小而强,小而美的产业正迸发巨大能量。
干群同心协力,扮靓秀美村庄。镇党委统一领导,村党支部牵头整合闲置地,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种植景观树、花卉、草坪等进行美化绿化;镇党委、政府整合50余万元资金,群策群力建成了大拖革省级民族团结示范村,建成占地2100平方米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广场、党史主题公园,配齐公厕、宣传栏、篮球场等设施;为进一步做好为民办实事,方便群众休憩娱乐,修建了一座凉亭,并配置石桌凳。党支部立足为民办实事,件件惠民实事温暖人心,项项民生工程落地生根,集休闲娱乐、历史、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广场、公园、凉亭,滋养了群众精神家园,极大地提升了村民生活的幸福指数。
深化环境整治,创造优美环境。各村党支部带领党员、群众通过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人居环境提升、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志愿活动,集中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对村内道路、沟渠、黑臭水体、三堆、生活垃圾等进行全面清理,及时拆除残垣断壁、整合公共土地约5000余平方米,并针对整合后的闲置土地进行规划利用。在村党支部整体推进和常态化整治下,党员示范引领、宣传带动下,整齐划一的新农村,树木成荫、整洁卫生,私搭乱建、杂物成堆的旧貌不断改善,村民们越来越理解环境治理的重要性,“清、净、洁”的优美环境逐渐形成。下一步,东山镇58个党支部将在镇党委的创新部署下开展“亮身份、比院净、践承诺”活动,不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解锁三治密码,乐享甜美生活。镇党委倡导党支部创新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基层治理方式,依托群众会,立足“小网格”,融入“微服务”,通过“党支部+网格”模式,搭起服务群众“连心桥”。每名村干部包保1个网格,每名党员认领1-2件为民服务事项,每季度至少开展2次服务性的集中活动,加强村规民约建设,大力推广“村民说事”、村民议事会等民主自治形式,融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活动开展,宣传政策法规、摸清民情民意、解答疑难问题、调处矛盾纠纷、化解群体性事件。各村党支部牢固为民服务宗旨,收集民情民意400余条,化解矛盾纠纷105次,解决群众实际困难200余件,桩桩件件惠民利民实事,让村民满意度不断提升,生活越过越甜美,正以崭新的姿态奔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
弘扬传统美德,培育和美乡风。各支部党员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正能量传播和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乡风文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党支部每年组织一次“五好家庭”评选活动,构筑道德好榜样,用实际行动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培育美丽乡村新风尚,从而谱写和谐发展乐章。镇党委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把知史、学史作为各支部“三会一课”及主题党日的重要学习内容,积极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功能作用,大力推行移风易俗,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组织文艺节目到各村组开展文艺汇演,吸引广大群众谈家风、议家规、晒家庭幸福,讲家庭和美故事活动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既弘扬传统美德,又涵育文明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