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边县聘请41名乡土人才作为产业指导员
作者: 发布时间:2015/8/17 10:47:08 点击率:0
屏边县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大力实施产业发展“十百千”工程。计划到2020年发展10万亩荔枝、10万亩猕猴桃、10万亩枇杷,建立100个优质高产特色产业示范园,重点发展1000户特色产业种植大户。为助推“十百千”工程特色产业发展,该县合理使用乡土人才,把在“十百千”工程中涌现出来的懂技术、会管理的“土专家”、“田秀才”聘请为产业指导员,实行划片包村开展技术指导。
一是进行培训,为选聘产业指导员奠定基础。由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县林业局、县科协、县供销社等县属部门和各乡镇进行分级分类培训。截止目前,共开展猕猴桃、荔枝、枇杷“三大产业”实用技术培训33期2500余人次。通过培训、考核,熟练掌握猕猴桃、荔枝、枇杷种植管理核心技术的人员不断增多。同时,注重在培训过程中识别人才,在培训期间采取随机提问、现场操作、理论测试等方式,甄别乡土人才的思想素质和种植管理水平,为选聘乡土型产业指导员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进行筛选,严把产业指导员入口关。下发《关于做好屏边县“十百千”工程人才支持行动计划乡土型产业指导员推荐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乡镇在征求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县林业局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从通过培训、考核并获得“乡土人才”证书中的人员中推荐乡土型产业指导员。推荐工作结束后,派出考察组对被推荐人进行组织考察,认真了解被推荐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服务群众意识和种植管理经验,确保被聘人员思想素质较高、技术水平过硬,愿意来、驻得稳、起作用。考察组将考察情况向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后,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进行研究审批。经过层层把关和筛选,从126名被推荐人选中聘请乡土型产业指导员41名,其中猕猴桃产业指导员21名、荔枝产业指导员9名、枇杷产业指导员11名。
三是进行划片,确定产业指导员责任区。实行划片包村负责制,每名乡土型产业指导员负责相应产业的2—3个村(居)委会。如杨海负责玉屏镇王家村委会、补嘎村委会的猕猴桃种植管理指导工作;熊义武负责湾塘乡大冲村委会、五家村委会、清平村委会的荔枝种植管理指导工作等。各产业指导员在“三大产业”发展的各个关键环节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并保持电话畅通,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把自己学到的技术心传口授手把手地教,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促进猕猴桃、荔枝、枇杷产业长足发展。
四是进行激励,激发产业指导员工作热情。每年投入资金49.2万元,给予每名产业指导员每月1000元的工作补贴。同时,按20%的比例设优秀名额,对年终综合考核被评定为“优秀”的,每人给予3000元的奖励;对特别拔尖的给予5000元的奖励并在产业发展上给予扶持。对连续三年年终综合考核被评定为“优秀”并符合政策条件的,优先定向考录公务员或公开选拔进乡镇党政领导班子。
五是进行考核,确保产业指导员作用发挥。对产业指导员实行季度考核,重点考核产业指导员的帮带情况、特色产业推广种植情况、修枝蔬果技巧指导情况、病虫害防治技术普及情况等,综合评定在95分及以上的为“优秀”、80至94分的为“合格”、79分及以下的为“不合格”。把季度考核情况与乡土型产业指导员工作补贴挂钩,即每季度进行一次考核,每季度发放一次工作补贴。若当季度被考核为“不合格”,取消该季度的补贴发放;连续两个季度被考核为“不合格”的,取消产业指导员资格;全年考核“优秀”的,推荐参与县“十百千”工程人才支持行动计划领导小组的优秀人员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