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1313”工程 打造“碧水经开”生态文明党建示范品牌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2/11 17:26:12 点击率:0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昆明经开区聚焦“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体要求。针对全区“治水”工作中存在的“水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水污染治理不彻底、河长制推进落实不到位”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出实招、破“瓶颈”、补短板,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中心,以“治水、管水、保水”为主线,强化党建引领,坚持问题导向,落实立查立改,把初心使命变成锐意进取、勇担治水重担的精气神;大力实施“1313”工程,全力打造“碧水经开”生态文明党建示范品牌,用实际行动为全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以马料河湿地公园生态文明建设为重点,突出展示经开区坚持以党建引领生态文明建设,通过马料河沿线的综合整治及河道美化提升工程,强力推进“治水”工作,着力打造一条环境优、宜观光、聚人气的生态文明展示长廊,集中展示宣传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传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积极主动参与,形成党群齐抓共管的生态文明示范带。
以果林水库管理所、倪家营水质净化厂和普照水质净化厂为重点,打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实践课堂,以及充分体现经开区在水源保护、污水收处、运维管理、水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良好成效的展示阵地。通过集中参观学习,分享传播经开区“管水”手段及宝贵经验,引导广大党员群众自觉树立“爱水、治水、节水、护水”的意识,进一步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提高“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生态文明素养。同时,借助果林水库“依山傍水”的区位优势,结合“经开区廉政文化广场”建设,合力打造全区党风廉政教育的学习地,突出展示经开区“碧水清风”的政治、生态环境,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维护山清水秀的环境生态。
深化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扩大党员示范岗辐射带动作用,加强经开区基层党组织的联建联动机制,建立党群志愿服务队、宣传队、护河队等志愿服务队伍,围绕河渠湖库环境治理、河道综合整治、黑臭水体整治等方面不定期开展党建共建行动,将“保水护河”行动作为基层党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等的实践课堂,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向纵深发展,更好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让党员干部更好地融入实践、融入工作中。
生态文明河长制。依托区、街道、社区、居民小组“三级河(湖)长四级治理”责任体系,强化党的领导,划分河道党建责任区,建立党员护河责任制,全面落实各级河(湖)长履行责任流域内党建和治理“双重”主体责任,示范带动流域内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投身河长制工作,协助各级河(湖)长开展义务巡河、护河宣传、志愿服务等。进一步压实流域相关、地理相连的河道与社区之间的属地管理主体责任,完善机关挂钩社区、干部联系群众的包保责任,探索建立“机关部门包社区、党员干部做表率”巡河护河工作制度,对发现的河道不文明行为、违法行为及时劝阻,对不能解决的及时上报、协调处理,实现区域共治共管,全面推进区域河渠湖库水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格局,助推河长制工作进一步落实落细见成效。
生态文明联席会议制。根据“碧水经开”创建行动阶段性工作需要和进展特点,成立经开区“碧水经开”生态文明党建行动领导小组,加强各成员单位间的沟通联络,定期以联席会议制度来统筹,加强党的工作指导力度,建立健全党建促业务信息共享制度。由组长或副组长负责召集,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定期向联席会议报告工作部署、履职情况及存在问题等,加强相互督导,强化党员先锋模范责任意识。对发现的问题,由项目组组长或副组长统筹安排、分类指导,具体采取党组织牵头、业务部门主抓、党员带头参与的联合调处机制,及时妥善处理工作困难,确保党建引领各项治水护河工作顺利实施。
生态文明项目建设“一线蹲点”制。以基层党建引领经开区涉水工程项目建设的全面深化。充分发挥党的引领作用,带动广大党员干部主动担当、履职尽责,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因地施策,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围绕涉水工程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政企双方党员干部采取“一线蹲点”的工作方式,带头主动深入最基层,蹲点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现场,时刻掌握工程的进展情况,当好践行者;及时协调解决工程推进中出现的矛盾纠纷,优化施工环境,当好协调员;确保工程项目高标准、高质量有序推进,对建设中发现的偷工减料、违规操作、延误工期等情况及时上报,当好监督员,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突出党在工程建设中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碧水经开”生态文明党建行动,按照经开区党工委启动的园区党建示范工程三年行动计划统一部署要求,分三个步骤实施,2019年为项目启动年,2020年为推进实施年,2021年为巩固提升年,着力抓好“1313碧水经开”生态文明党建工作任务创新发展。自“碧水经开”党建行动启动以来,制定了总体实施方案、细化了2项配套制度,充分整合了6个基层党(工)委力量,进一步压实“党委、支部、属地”工作责任,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治水工作格局。通过强化宣传发动,在全区上下营造了浓厚的治水氛围,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和辖区群众的知晓率、认同感和参与度,“治水”成效逐步显现。
编制专项规划,为全区项目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启动了《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支流沟渠水系规划》《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支流沟渠修建性详细规划》《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等多项专项规划编制,通过编制专项规划,摸清家底,算好“水环境账”和“水资源账”。
“三级河长”责任进一步压实、“四级管理”机制全面深化。在原有河(湖)长制配套制度上,进一步压实“碧水经开”生态文明河长制度,加强各级各部门河长制责任落实。强化河长巡查及考核工作,2019年,区级河长开展巡查工作25次。进一步完善沟长名录,压实源头管护责任,在已建立河(湖)长名录的基础上,按照“一沟一长”的原则,完善沟长名录,做到辖区内水系支脉管护全覆盖。建立健全水质监测评价体系,及时掌握河渠湖库水质情况,着重解决点源、面源污染问题。2019年,对辖区河渠湖库共计开展检测290余次。为河渠湖库统一管养、黑臭水体判定及整治、国考断面同步采样分析、河渠湖库水质异常排查等工作及时提供数字支撑。严格落实生态补偿办法。2019年,1-9月经开区三条入滇河道水质在全市生态补偿考核工作中,仅1月份马料河超标,其余月份全部达标,共计应缴生态补偿金1.6709万元,应收生态补偿金1022.9368万元,在全市收缴总支出排名中位于前列。
实现河道水质和污染负荷削减双控目标,保护经开区水环境。2019年,经开区三条入滇河道水质目标,宝象河为IV类,马料河为IV类,洛龙河为II类。2019年1至9月,经开区三条主要入滇河道平均水质均优于或达到今年下达的河道水质目标,宝象河、马料河均为III类,优于水质目标;洛龙河为II类,达到水质目标。2019年1至9月,经开区完成新增污染削减量COD1180.79吨,完成率267.07%,总氮225.522吨,完成率124.59%,总磷54.79吨,完成率304.38%。
加大监督管理力度,探索实施“厂、网、河”一体化管理模式,巩固提升滇池保护治理成果。2019年,根据市委市政府对滇池保护治理新要求,进一步提高监督管理水平,实施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已建设施的效益,经开区研究实施了“厂、网、河”一体化管理模式。建立以水质达标为目标河渠湖库统一管养管理考核制度,“河道、沟渠、水库、坝塘”实施统一管养,按月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核拨管养经费。以确保河道水质达标,倒逼沟渠、水库、坝塘管理,促进污水处理厂和排水管网及设施管理。在确保正常运行的前提下,从管理方面进一步挖潜污水处理厂处理效能,提升出水水质,保障河道水质达标。
倪家营水厂
在两座水质净化厂未实施提标改造工程前,采取加大投药量、控制设施运行时间,管控进水浓度等方面管理措施,提升出水水质。按市政府要求,制定两座污水处理厂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出水水质内控标准,下达污染物削减指标。认真梳理已建排水设施完工情况,加快已建管网设施移交管理工作,确保设施正常运行。2019年,共计完成30公里污水管网、40公里雨水管网、15公里再生水管网、马料河农田灌溉余水收集调蓄设施、秧田沟污水泵站等3个雨水泵站、3个污水泵站、4座调蓄设施的移交管理工作,进一步为河道水质达标、污水处理厂水质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提前谋划项目,扎实开展项目前期。启动昆明市普照水质净化厂(第十二污水厂)二期工程、经开区清水片区再生水工程等10余项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充分研究论证,保证工程项目投资效益比,并严格按照建设项目管理规定,办理各项手续,确保工程项目合法合规建设。
全力推进水污染治理项目建设,尽早发挥工程效益。启动实施了14个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工程项目、11个滇池保护治理“十三五”规划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约2.7亿元。通过工程措施,进一步完善了宝象河、马料河沿线工业、生活污水全面截流,河道生态得到有效恢复,河岸环境得到显著改善,逐渐建立健全了区域雨污管网排水体系和覆盖全区范围的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实现了全区范围内生活污水与工业污水的收集处理与再生利用,大大削减了入滇污染负荷,三条入滇河道水质不断趋稳向好。
启示:
全力打赢碧水攻坚战,就是要将持续推进“碧水经开”生态文明党建示范工程与主题教育有机结合,逐步探索建立一套长期有效的“治水”引领党建联动管理机制,形成全民治水、全民参与、全民监督的良好工作态势,为园区企业、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