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335”服务新模式 做实“335”服务新模式大文章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2/12 14:28:34 点击率:0
【特色速览】
如何让园区广大企业及群众切实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气象、新成效和新变化?如何提升主题教育的满意度和认可度?昆明经开区“335”为民服务模式作出了精彩解答。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昆明经开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抓住为民服务这条主线,聚焦制约园区发展和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构建“335”为民服务模式,通过推进“三个一”、做实“三个抓”、打好“五张牌”,做实“服务企业、服务群众”这篇“大文章”,让广大企业及群众切实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气象、新成效和新变化,提升主题教育的满意度和认可度。
推进“三个一”建设,夯实服务基础。以践行宗旨意识为主线,串起服务企业、群众的服务链。一是建强一个组织。依托楼宇、商圈、市场、重点项目、小区物业等加大党组织组建力度,发挥“一带多”引领效应,加大平台型、枢纽型等“牵头抓总”型党组织
建设,吸纳公共单位、“两新”组织、居民业主、社会贤达等多方力量参与为民服务,实现精准化服务,推动党在园区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提升。紧扣“五个基本”,对标对表,在落实和规范上下功夫,全面提升各领域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夯实基础。抓实党员教育管理监督,落实各类组织生活制度,强化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党支部、每名党员,真正使基层党支部强起来、党员队伍强起来、党的工作强起来。二是建强一支队伍。通过挂职锻炼、专题研修、部门岗位交流等方式,补齐知识短板、能力空白、经验盲区,练就为民服务过硬本领。选派6名干部到北京经开区、北京朝阳区挂职锻炼,分2个批次组织73名干部到北京经开区参加招商引资与园区发展研修班学习,分2个批次组织52名干部开展能力素质提升专题培训,进一步提升干部干事创业能力水平,对17名干部进行跨部门轮岗交流,锻炼培养复合型领导干部。抓实党员教育管理监督,落实各类组织生活制度,强化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党支部、每名党员,真正使基层党支部强起来、党员队伍强起来、党的工作强起来。三是织密党建“一张网”。以区党工委为轴心,以阿拉、洛羊两个街道为主体,以多个园中园为重点,构建“1+2+X”网络党建管理体系,推动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有效提升。推进以党群服务中心、园区党校为重点的阵地集群建设,绘制囊括157个点位的园区党建阵地集群“一张图”、做到阵地建管用“一表清”,推动党建集群阵地成为加强党性教育的基地、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发挥党员作用的平台、展示园区党建成果的窗口。
做实“三个抓”,提升服务水平。以调查研究、制度建设、整改落实为支撑,解决“服务什么”“谁来服务”“怎么服务”的问题。一是抓实调查研究。深入社区、企业、学校、工地、群众家中,围绕基层党建、园区发展、社会治理等主题广泛了解社情民意,开展调查座谈48次,征求意见建议171条,找准症结所在,并围绕夯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中国(云南)自贸区昆明片区建设、园区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营商环境、民生事务和社会治理等突出问题和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确立形成10项重点调研课题任务。二是抓实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完善“班子成员对口联系+部门分行业+街道分辖区”常态化、全覆盖服务企业机制等制度,开展百名营商专员一对一服务百家重点企业、重大项目行动,真心、真情服务企业家,让企业家在经开区被尊重、受爱戴、有地位。建立机关包保社区制度,由一个机关部门包保1个社区,对2个街道18个社区全覆盖开展为民服务工作。以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为抓手,每位班子成员直接联系1个社区、帮扶3—5户弱困户、联系3-5家“两新”组织,每个区属部门挂钩联系1家企业、1个社区,通过结对帮扶促进企业、社区和谐发展。三是抓实整改落实。以“工作无差错、服务创优质”活动为载体,围绕经开区发展定位,从规范办事、运转效率、沟通协调、细节管理、营商环境等5个方面,部门及个人全面找出存在问题,并针对查找出来的各项问题,列出整改清单,深刻剖析问题原因,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和努力方向。截至10月,查找出来的问题已整改完成,其中立行立改576个,整改完成并长期坚持3365个。“两新”组织党组织在企业内倡导党员首议制,发动党员认真查找和剖析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企业发展提供2085条“金点子”,广受出资人、管理层好评。
打好“五张牌”,增强服务实效。以锻造“魅力经开”党建品牌为抓手,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一是打好“效率经开”精准服务党建牌。整合法律服务、投资融资、代理代办等各类资源,建立“党员专家工作站”“先锋示范岗”等各类平台,建立党建领跑、创新融合、精简流程、高效便捷的“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条鞭”管理工作新机制,全力打造亲商、护商的优质营商环境。党组织牵线搭桥,实现需求清单和资源清单有效对接,为创业企业及创业提供项目化服务。如:小米生态链谷仓学院开设“过剩时代的产品突围”公开课,为企业提供专业培训、产品一对一咨询、产品交流沙龙等服务。与招商银行经开区支行合作,成立非实体性银行“昆明经开区创新发展合作银行”,拓展企业金融服务,为辖区居民、企业以及初创企业提供方便快捷金融服务。二是打好“幸福经开”社会治理党建牌。建立健全机关、街道、社区、小组联动组织体系、责任体系、网络体系和制度体系,完善“三张清单”(即:项目清单、需求清单、服务清单),探索创建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新模式,协调推进党建带群建促社建工作,激发社会治理新活力,营造共驻共建共享浓厚氛围。建立64支党员志愿服务,5000余名党员登记在册,开展社会治理、志愿服务、关爱弱势群体等活动。三是打好“活力经开”双创党建牌。突出“共建共治、创新发展”主题,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寻求园区各方的“最大公约数”,以党建引领“线上+线下”协同创新服务模式,为园区人才服务、企业投融资、政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家庭式精准化服务,提升党群关系“温度”。以海归创业园等多个创业园区为重点,发挥国际商事仲裁服务中心、公共实验室等创新创业资源优势,组织创客沙龙、创新创业大赛、政策宣讲等活动,为1700户各类企业、创业团体及创客提供科技研发、金融服务、项目落地、成果转换等平台,享受产业基金、法律咨询、政策落地、公共实验室等服务,直接带动就业1.3万余人,服务党员460余名,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创新创业活力。四是打好“七彩经开”民族文化党建牌。聚焦阿拉街道5个彝族撒梅支系社区10个阵地,打造七彩撒梅电商平台、民族文化传习馆、传统技艺传承基地,开展口述历史整理、民族文化产品开发等,传承民族文化,强化党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围绕撒梅人独特的民俗、节庆、语言、服饰、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各类特色活动,如撒梅文化节、“盛世撒梅情——舌尖上的撒梅”、民族趣味运动会、开设撒梅语大课堂、撒梅刺绣技艺培训班等,增强撒梅人的民族自豪感。石坝社区用好民族语言是一大法宝,在为民服务时推出“撒梅语+汉语”“双语服务”,拉进与撒梅人的联系。五是打造“数字经开”智慧党建品牌。依托经开区城市智能运营中心(IOC),以大数据、信息化手段,打造数字经开网格党建智慧平台,联通全区上级与下级、党组织与群众、园区与企业、可享资源与资源需求,推动区域互动、数据互通、信息互联、资源共享。在云岭先锋APP现有功能基础上,延伸开发“数字经开”智慧党建平台,包含“组织工作”“数字经开”“效率经开”“活力经开”“幸福经开”“七彩经开”“园区党校”7个功能模块,下设“园区服务”“志愿活动”“资源共享”等23个子系统,推进智慧党务、智慧政务、智慧服务等深度融合,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掌上精准便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