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明教育随笔 “双减”之后,时间都去哪儿了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1/2 10:46:41 点击率:0
傍晚七点,小区的灯光逐渐亮起,平日里安静的小道上传来孩子们追逐嬉戏的笑声,曾经人影寥寥的球场上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拍球声,同住一栋楼却素未谋面的邻居们,正聚在一起谈笑着。他们口中谈论的,正是最近的热议话题———“双减”。
随着“双减”落地,老师、家长、孩子,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在悄然改变。
孩子:时间在体验童年的快乐里
放学铃声还没响起,职教一小的校门口已经有不少家长等待着接孩子回家,以往的路上,家长们总是行色匆匆,孩子们则背着重重的书包奋力追赶,家长们接过孩子的书包时,嘴里还会念叨一句,“快回家写作业!”
开学第三周,校门口的景象却不再是这样了,一二年级的孩子没有了书面作业,蹦蹦跳跳走到家长面前,说着今天又学到了什么,中高年级的孩子们也随父母,踏着轻快的步伐,走上回家的小路。
傍晚,在小区的灯光下,几个男生正围在一起拍纸片,他们嘴里喊着号子,手下一下下发力,都期待着用自己手中小小的卡片扭转乾坤,他们蹲了良久仍不觉得累,直到被远处球场上传来的欢呼声吸引了目光……
绿茵场上,花花绿绿的少年少女们正在驰骋,原来是足球队的孩子们为了校园足球赛在练习。红扑扑的小脸蛋正散发着比赛的热烈气息,不少家长也围在场边观赛,跟孩子们一起欢呼着,奔跑着。
近处的空地上,爷爷奶奶们随着音乐起舞,羽毛球在空中划出自由的弧线……
余晖渐渐落幕,万家灯火在欢笑声中显得格外温馨,少年们意犹未尽地擦着汗,互相道别后,他们走向了自己家发出的暖光。
“我喜欢画画、阅读,以前做作业到21:30,阅读了一小会儿,就只好爬上床,仔细品品那么几页书的内容,画的颜色还没开始上,就只能遗憾“退场”。可现在不一样了。当我读完一个小时的书时,我还可以画几幅画,画了画我还有时间出去溜达会儿,我就像只小鸟,减去了铁笼,我就像小鱼,减去了鱼网,我更像一个负重前行的人,减去了负担。”
这是职教一小六年级的蒋妍同学在作文里写下的心声,“双减”让孩子们有了充足的运动、有了与同伴玩耍的快乐,还有了阅读带来的充实……“双减”把时间还给了孩子,也把童年还给了孩子。
家长:时间在陪伴孩子的幸福里
五年级2班的刘胤贤爸爸说:“我们家向来注重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双减”政策出来之前我们家孩子的阅读时间被作业占据,有时候我和爱人会因为孩子某一项作业做的不好发生争吵,导致影响了孩子阅读的心情。“双减”政策出来后,孩子每天尽量在学校完成作业。回到家拥有很多阅读的时间。”当父母与孩子的相处不再只有辅导作业的“鸡飞狗跳”时,家庭成员的幸福感才真正开始升温。
从前,不少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在课余时间培养一定的兴趣爱好,全面发展,却不得不因为课业负担而把孩子送进补习班。“双减”到来后,家长们的朋友圈里孩子的身影又变多了。
工作日的晚上,不少家长放下了手机,在学校老师的引导下带着孩子亲子共读,健身运动,或者是全家一起散步、做家务、看电视……
周末和假期,家长们选择带孩子去游泳馆、去科技馆、去博物馆、去爬山、旅游,迈进大自然,体验生活的课堂……
跟孩子相处的时间变多了,聊天的话题也就变多了。家长们常说,“只要不谈学习,谁都是可爱的孩子。”“双减”后,孩子们渐渐找到了自己真正感兴趣或擅长的活动,家长们也因此看到了孩子更多的可能性,交流多了,焦虑少了,那些曾经被挤占的亲子时光,终于又在父母的陪伴中回归了。
老师:时间在自我学习的充实里
“双减”,学习质量不减、学习态度不减、学习活动不减,这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如何优化作业设计?如何丰富学习活动?都是亟待老师们积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目前,职教一小正在积极践行“以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力求让每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刚需”作业,鼓励学生尽量在校完成书面作业。作业在课堂上完成了,批改了,订正了,老师们心里也更踏实了。
为了实现“高效课堂”,许多老师一遍遍打磨自己的教学设计,还通过阅读、写作和网络研修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在不断的自我学习中,内心更加丰盈而充实。
同时,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也让老师们看到了更多孩子的闪光点,课间休息时,大课间运动时,老师和学生们一起挥洒汗水,运动场上也不乏师生同赛的欢乐场景。师生关系因此更加密切,家校沟通少了许多严肃的问答,多了一些轻松的探讨。课业、学业负担的减轻,也促进了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更强了!
“双减”,减去的是负担和压力,回归的是教育的质朴和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