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关键“五步”,全面推进禄劝义务教育 阶段教师“县管校聘”稳步开展
作者: 发布时间:2021/9/8 14:15:56 点击率:0
落实国家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落实中小学教师“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的统筹管理,促进县域内教师均衡配置,逐步建立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学校按岗聘人、教师有序流动的人员动态管理机制,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近日,县人民政府印发《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实施方案》,禄劝县教体局严格方案要求,严格把控关键方法步骤,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县管校聘”改革,盘活教育资源,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积极性。
一、走好制定方案第一步,确保“县管校聘”工作有依据。
根据《云南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的实施意见》(云教发〔2020〕92号)文件精神,禄劝教体局多次召开党组会、班子会、专题会,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拟定《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实施方案》,广泛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代表、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和相关部门意见建议后,经县人民政府常务会和县委常委会研究通过,近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实施方案》,为全面推进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提供理论依据。
二、走好宣传动员第二步,提升教师对“县管校聘”的思想认识。
为确保“县管校聘”政策知晓率达 100%。真正做到学习到位、组织到位、宣传到位、落实到位,形成推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2021年7月26日—7月31日,县教体局分三期组织开展“县管校聘”专题培训,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所有教师参加培训,县教体局领导及相关科室从“县管校聘”的重要意义、“县管校聘”改革的内涵和本质、“县管校聘”的关键环节等方面进行了讲解;各学校召开教职工大会,传达国家、省、市、县相关文件精神。通过培训,就“县管校聘”改革政策中存在的困惑和疑问进行了说明,提升了教师对全县“县管校聘”工作的思想认识,顺利推动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县管校聘”改革。
三、走好组建班子第三步,推动“县管校聘”工作起好步。
各义务教育学校成立竞聘领导小组,制定竞聘办法,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校级领导、中层干部、教师代表为成员的竞聘领导小组,制定学校竞聘实施办法。县教体局党组按组织程序考察聘任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由各学校聘任。7月23日完成全县各学校校级领导教职工满意度测评。7月28日、8月3日,县教体局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规定的校级领导干部职数分别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副校长的聘任工作。
四、走好分类聘任第四步,推进“县管校聘”平稳有序开展。
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根据学校编制和岗位职数科学制定本校岗位设置方案,明确岗位名称、职责任务、工作标准、任职条件、工作量等。全面推行岗位竞聘制度,在保持教师队伍整体稳定的前提下,教职工与学校进行双向选择,学校择优聘岗,教师竞聘上岗。一是校内直聘。各校根据《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实施方案》要求,经本人提出申请,对距法定退休年龄 3 年以内的教师、新参加工作服务不满3年的教师等9类教师进行校内直聘。8月6日,首轮校内直聘完成,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直聘完成校内直聘 1238 人,其中聘任接收免费(公费)师范生90人,其中中学教师45人,小学教师10人,幼儿教师35人。聘任从乡镇中小学(含屏山中心校)公开到县城小学、幼儿园任教师123人。其中,初中教师转岗小学43人,初中教师转岗幼儿园10人;小学教师选聘40人,小学教师转岗幼儿园30人。二是校内竞聘。直聘后的未聘人员,根据学校剩余学科岗位总量,本人自愿提交校内竞聘岗位申请,学校竞聘领导小组按照本校竞聘方案进行量化考核,从考核得委高到低确定拟聘人员名单。8月6日至13日,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完成轮校内竞聘,共聘任1880人,其中:初级中学 595 人,小学 1285 人。三是跨校竞聘。校内竞聘后的未聘人员,可申请进入跨校竞聘。跨校竞聘过程中,同一乡(镇、街道) 中小学校优先保障本乡(镇、街道)具有资格条件的校内竞聘后的未聘人员;鼓励高类区学校教师自愿申请到低类区学校进行跨校竞聘,促进初中学校超编教师平稳转岗、平稳过,确保均衡配置各校教师资源。8月17日,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按学校竞聘方案,组织开展跨校竞聘,共报名参与竞聘190 人,实际聘任175 人。四是县级统筹。经校内、跨校竞聘后的未聘人员,由县教体局根据各学校空岗和学科情况推荐到有空岗的学校竞聘,不服从安排的纳入待聘期人员管理。
五、走好考核评价第五步,推动“县管校聘”改出成效。
县教体局制定基本评价标准,学校结合实际细化标准,确定具体的考核评价办法。建立以师德为先导,以能力和业绩为核心的中小学教师评价机制。通过严格考核、科学评价,逐步建立能上能下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不适应教学岗位的教师实行离岗培训,不符合教师资格标准要求的人员坚决依法调整出教师队伍,进一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推动“县管校聘”改革工作落实落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