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甸县“三个坚持”推进干部专业化能力培训
作者:寻甸县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19/11/30 21:10:02 点击率:0
近年来,寻甸县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这一要求,将干部教育培训作为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以精准精细的干部专业化能力培训为牵引,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努力为全县“四区一城”建设培养中坚力量。
坚持方向明确,注重将政治素养与专业能力有机结合。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县委始终坚持需求导向,精准安排培训内容。完善培训内容体系,使专业化能力培训满足组织需要、事业需要、岗位需要。一是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培训。把政治能力提升放在首要位置,以加强政治理论建设为重点,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作为培训内容,引导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培好思想之源、筑牢理论之基。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县共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专题培训班2期,培训干部1445人次。二是聚焦全县产业特色开展培训。立足寻甸县情,紧扣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目标任务,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环境、区域经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课题,坚持“请进来”,邀请有关上级领导、知名专家讲授产业相关知识,先后专题授课8次;坚持“走出去”,在华东理工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开展“订单”培训,举办重点培训班次9期,培训干部450余人次。三是聚焦补齐干部能力短板开展培训。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针对干部的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开展精准化培训。围绕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高质量发展,先后举办安全生产、河长制等专题培训班,培训干部572人次,帮助干部提高实践能力和业务水平,推动全县改革发展;举办全县党务干部、县直机关党组织书记等培训班12期、培训1900余人次。
坚持紧扣中心,注重将精准化专业化与分级分类有机结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县委着眼于“精准、专业”四字,注重把普遍性要求与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特殊需要结合起来,针对不同对象,分类设置培训班次。对科级以上干部,重点围绕提高发展经济、深化改革、社会治理、城乡一体化建设等方面的能力,从2015年开始,探索将主体班次与“高校课堂进寻甸”活动、国内先进地区考察学习等相融合,先后赴上海、重庆、成都等先进地区开展现场教学,实现培训模式的突破和创新;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两委”干部,重点围绕提高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等方面的能力,“全员式”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集中轮训,先后赴华东理工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举办专题培训班3期;“菜单式”对村(社区)“两委”干部进行专题培训,有效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服务群众能力;对优秀中青年干部,实施青年干部“成长树”工程,每年择优组织在市委党校集中轮训,重点培养群众工作、基础业务、新媒体运用、心理健康等各种能力,有效破解了年轻干部阅历浅、经验少等问题;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重点围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资本运作等方面的能力,举办中小型企业领导干部、企业家人才创新创业等专题班,累计培训4期200人次。在脱贫攻坚期间,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立足扶贫干部不同岗位职责设置不同培训内容,根据脱贫攻坚工作机制和干部管理权限,分类分级集中培训地方党政领导干部388人次、行业部门干部267人次、扶贫系统干部550人次、帮扶干部1467人次、贫困村干部3294人次,实现扶贫干部全员培训、精准培训。
坚持务实管用,注重将学习提升与实践锻炼有机结合。干部教育培训,“务实”才能“管用”。在工作中,县委始终注重整合各类培训资源,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干部专业能力培训质量。一是科学制定规划。制定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年度工作计划,除县级主导实施的主体班次外,鼓励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单位)自主开展专业能力培训,近年来,先后实施举办村(社区)干部履职能力、乡村振兴、办公室业务培训等专题培训31期,对5700余人次干部进行专业化、精准化培训。二是创新培训方式。大力推行“课堂讲授+现场教学+头脑风暴”“集中培训+网络学习+一线实践”立体培训模式,努力建强专兼职相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开放式师资队伍。先后打造了“额秧村易地搬迁及光伏项目扶贫基地”“福邦农业产业蔬菜扶贫基地”“库森草莓种植扶贫基地”“岚亚养殖专业合作社扶贫基地”“听牧肉牛养殖扶贫基地”“小海新村易地搬迁扶贫基地”“荣盛生态农业基地”“泵龙马铃薯种植扶贫基地”8个农村产业扶贫现场培训教学点,建好用活鲁口哨中央红军4.29渡江令发布地遗址、六甲之战纪念塔、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干部专业化能力培训固本培元、凝神聚魂效应进一步彰显。三是完善培训制度。全面落实“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全县260多人次科级以上干部到党校作形势报告、开专题讲座、讲党课,实现“人人都是学员、人人都是教师”的良性循环。建立跟班制度,每期每批培训,组织部门及党校派专人跟班,确保督查考核及时到位。结合干部个人特点和培养方向,有针对性选派100余名优秀干部到先进发达地区、脱贫攻坚基层、信访维稳等一线锻炼,做到“精准滴灌”,对干部能力提升、作用发挥、岗位履职进行全程跟踪了解,作为选任干部重要参考依据。
(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杨勇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