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校合作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动力”
作者:寻甸县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0/6/12 22:59:07 点击率:0
近年来,寻甸县始终坚持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以深化“县校合作”为抓手,积极探索柔性引才机制,与华东理工大学同心同行,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动力”。
立足实际,探索人才发展新模式。寻甸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传统农业大县,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兴旺。面对本土人才匮乏、招才引才难的困境,寻甸县多次赴上海、江苏、成都、重庆等地学经验、取真经,积极与脱贫攻坚定点包联单位华东理工大学对接沟通,聘请华东理工大学12名专家教授担任寻甸县乡村振兴智库专家,先后遴选1名处级干部、3名管理干部到寻甸挂职,参与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一线。华东理工大学结合自身优势,建立“现代远程教育寻甸学习中心”、乡村振兴研究基地、电商创业孵化基地等方式,为寻甸本土人才发展提供新方向。
精心组织,构建智力扶贫新格局。扶贫先扶智,寻甸县作为回族彝族自治县,人口众多,少数民族占比较大,学历水平普遍不高,扶智显得尤为重要。寻甸县与华东理工大学充分沟通,以智力扶贫为主旨,整合各方资源,积极组织专家、学者到寻甸开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项目研究,为寻甸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把脉和提高智力支撑。同时签署本科学历教育帮扶协议,推行“励志计划招生计划”、举办“中学校长专题培训班”等,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帮扶体系。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社会实践团、社团定期不定期到寻甸开展支教、调研活动,连续多年邀请寻甸县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到上海参加“暑期科学营”活动,开阔学生眼界,改进教师教育理念、方式,推动寻甸教育事业发展。同时,寻甸县先后组织和选派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100余人到华东理工大学培训学习,联合普陀区举办1期专题培训班,组织就业扶贫干部51人参训,全面提升干部综合能力素质。
优势叠加,激发产业兴旺新动能。立足本地丰富的农业资源,发挥高校雄厚的科教资源,按照“短期抓培训、长期定规划、内引新产品、外联扩销路”工作思路,建立“培、规、引、销”工作机制,确保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产业发展动力。组织华东理工大学专家学者到寻甸县开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环保、科普等专题讲座4期,覆盖基层干部、技术人员1100余人次。邀请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院、艺术学院、商学院在乡村振兴领域有杰出成就的专家到寻甸广泛开展社会调研,为寻甸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出谋划策、问诊把脉、指明方向。积极对接引入东部地区企业,推动寻甸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举办“寻甸特色农产品展销会”、签订农超对接协议、采购协议,拉动当地企业、农村合作社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利用电商创业孵化基地,借助互联网优势,开展农特产品包装设计,助推寻甸农产品上行销售,进一步拓宽寻甸高原特色农产品交易“云”渠道,帮助实现农产品销售收入270.66万元。
(寻甸县委组织部 李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