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甸县六哨乡: 做强马铃薯产业 赋能乡村振兴“加速度”
作者: 发布时间:2022/12/7 16:02:50 点击率:0
开挖、分拣、清洗、装车……寻甸县六哨乡纸厂村村民杨正启忙得连汗都顾不上擦:“今年洋芋(马铃薯)好得很,60亩洋芋(马铃薯)少说也能卖30万元!”
好收成,离不开寻甸县六哨乡发展马铃薯产业的笃定前行。六哨乡地处滇东北高原,属高寒山区,春干多风,夏季雨足,秋季凉爽,冬季少雪,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土壤主要为沙壤土,发展马铃薯产业得天独厚。吃透乡情,历届乡党委、政府一届接着一届,把马铃薯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
“蓝图已绘就,关键在实干。”六哨乡党委副书记、副乡长周梦雪认为,蓝图再清晰、规划再有力,也难跑出“加速度”。要想带着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只有让产业形成规模、叫响品牌,才能打通致富路。
靠一家一户发展产业,搞不成气候。产业如何形成规模?组织协同发力。人心不齐,村委会站了出来;土地流转受阻,村支部分头动员。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企业等各种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合作社创办社办企业,探索“党支部+农技部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原本单打独斗的农民开始抱团发展。
“过去,受种植技术、市场行情等因素制约,当地马铃薯产业难以上规模、卖好价钱。”寻甸县六哨乡农业科科长杜春永介绍说,六哨乡与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师范大学马铃薯科学研究院、云南省农科院经作所、昆明市农科院合作,加快马铃薯品种选育试种,改良“青薯9号”品质,推广“云薯304”“开花洋芋”等脱毒优良品种;组织全乡科技示范户、种植大户、村农技推广人员,积极开展科技培训,改进马铃薯种植技术;配方施肥实现全覆盖,现年产配方肥20000吨,在节本增效的同时,让马铃薯更绿色、更安全,大大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减少了水源保护压力。种薯基地用机械装载农家肥,效率是人工操作的12倍,每天可以节省2966元;利用拖拉机播种土豆的工作效率是传统播种效率的7倍,每天可以节省2842元。“技术员手把手指导我们改进马铃薯种植技术,免费开展病虫害防治、咨询。”种植大户杨正启高兴地说。
“眼看着种出又大、又好看的洋芋(马铃薯),品牌、销路难题一大堆,卖不出什么钱。”五星村党总支书记邓红升说,闯市场需要合力。邓红升通过电商销售平台、直播带货,一改过去马铃薯传统线下销售模式,成功“联网”增加了线上销售渠道,每年销售马铃薯40000吨。为了打开销路,进一步做强特色高原农业品牌,六哨乡积极创立“洋芋美食文化旅游节”活动,成功申报“寻甸高山土豆”地理标志产品,开展了以“洋芋花海+洋芋全席+洋芋彩绘”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形成了统一的可追溯、高效率线下销售新模式,让农民有“赚头”更有“盼头”。今年,全乡种植马铃薯13.5万亩,产量达到24万吨,预计年产值达2.8亿元。
“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有盼头、有甜头,党员干部既要有‘登高望远’的格局,又要有‘脚沾泥土’的务实。”六哨乡党委书记张俊表示,六哨乡干部群众一起挑重担子、啃硬骨头,以钉钉子精神持续做优马铃薯产业,打造“绿色、生态、高品质”的寻甸高山马铃薯品牌,努力将六哨建设成云南省优质马铃薯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