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江县:党建赋能“共富车间” 架起家门口致富桥
来源: 作者:墨组轩 发布时间:2025-04-09 10:16:12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聚焦群众就业需求,采取“343”工作举措,通过“招商引资、资源盘活、平台搭建”打造“家门口的务工车间”,推进产业、企业、就业、创业“四业联动”,实现群众“家门口”务工顾家“两不误”。
政策赋能,释放红利稳就业
深化党建引领,因地制宜出政策、搭平台、优服务,厚植就业服务沃土。出台《墨江县开展“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实施方案》,成立县委书记任召集人的工作专班,建立5项工作机制。明确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抓就业工作体系,研究制定行业部门就业工作责任清单,细化就业职责任务,齐心协力抓就业。
制定印发《墨江县凝聚乡贤力量助推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墨江县“抓大壮小扶微”企业发展工程实施意见(试行)》等文件,落实各级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全面优化营商环境,鼓励支持就业帮扶车间带动就业,2024年以来,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2.18万人次;发放创业扶持贷款99户3728万元,带动就业379人;24个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就业1895人,兑付就业帮扶车间奖补资金72.67万元。
持续跟踪问效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就业、车间运营、补贴申报等情况,加大助企纾困帮扶力度,建立劳动力资源信息库、技能人才信息库、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库,夯实人岗精准化服务基础。目前,全县在库企业47家、提供岗位110个,用工需求658人;在库各类技能人才6.8万人;已转移12.8万人。
协同聚能,拓宽渠道促就业
坚持把就业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不断拓宽就业渠道,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大力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培植农产品加工和农村服务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农业产业延链强链,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吸引更多返乡留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脱贫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创业。2024年以来,全县发展蓝莓、中药材、甜龙竹和香椿等产业3.2万余亩,提供用工岗位3000余个。
加快线上线下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实时更新就业信息,实现企业用工与群众就业精准匹配。通过“党组织+劳务合作社+人力资源服务+劳动力”模式,提升县、乡、村三级劳动力就业组织化程度,有效打通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服务“末端”。目前,建成线上零工市场2个,县级标准化零工市场和人力资源市场1个,9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集中办公,同频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
依托创业园区,整合闲置土地、厂房、校舍等资源,打造特色创业项目和产业基地,提供免租或低价租赁等优惠条件,充分激发创业内生动力。建成墨江县创新企业孵化中心、金普数字产业园创业孵化中心,共孵化创业项目20个,吸纳就业100余人。盘活经营性帮扶资产7个,其中“家门口的务工车间”5个,吸纳就业人员293人。
创新模式,共富车间助就业
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就业、服务民生,探索形成“三活三变”曼海经验,培育出一批家门口的“共富车间”,让村民在家门口端稳就业增收“饭碗”。
墨江润泽服装有限责任公司在党支部的带领下,以帮助困难家庭劳动力、残疾人和复退军人、军烈属等群体就业为己任,吸纳就业76人(残疾人、脱贫劳动力28人),成立刺绣专业合作社,帮助当地哈尼族“绣娘”将指尖手艺转化为“指尖经济”,吸纳“绣娘”71人,让一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大龄劳动力、残疾家庭劳动力和病患家庭劳动力就地就近实现就业。
云胶集团墨江公司依托“双绑”机制,对胶农提供场外期权补助、橡胶种植保险,同时对村级集体经济进行奖励。公司设置“扶贫车间”,吸纳附近69名胶农到制胶厂做季节性员工,胶农化身“产业工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墨江良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党组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方式,加强与社区劳务协作,形成农户流转土地收“租金”、群众就近务工挣“薪金”、集体资产入股分“股金”、企业壮大发展有“营金”的“四金”联农带农发展模式,实现产业就业双提升。农户年租金收入达144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4.2万元,务工群众户均增收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