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嵌式”国门党建丨江城县整董镇:坚持“233”工作法 助力基层治理再进步
作者: 发布时间:2024/9/3 10:06:33 点击率:3056
今年以来,江城县整董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这个关键点,坚持“233”工作法,在“强基层组织、破治理难题、提治理效能”上持续发力,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和有力支撑。
充分发挥“两个作用”,筑牢基层治理堡垒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
创新开展党务剧场培训和党建知识测试5场次,调整优化农村党组织带头人2名,健全完善“镇党委+村‘两委’+党支部”三级联动机制,优化网格分区57个,推动村“两委” 干部、村民组长、农村党员等兼任网格员,定期开展巡查走访、普法宣传、民情民意收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充分发挥党员带头模范作用
一是持续抓好党群服务中心党员亮身份、作承诺、树形象活动,设立“党员先锋岗”2个,带头开展业务传帮带互学3次;二是用好5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力量,带头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基础设施建设、文明创建、河道清理等活动20余场次;三是组建“党支部+组干部+党员代表+民辅警”的“夜鹰”摩巡义警队27人,积极参与政策宣传、治安维护、利剑护蕾、纠纷调解等工作,极大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始终聚焦“三个问题”,破解基层治理方式
聚焦“小马拉大车”问题,以减负促治理
定期开展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规范检查工作,集中清理不规范牌子11类26块,取消34项不符合开具证明事项。镇党建办联合镇纪委围绕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工作纪律、履职情况、服务群众等情况开展监督检查5次,对基层治理能力短板、不足和偏差提出有效预警。
聚焦治理机制不完善问题,以规范促治理
健全规范村级党组织领导村级事务运行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推动落实村级重大事项决策规范,建立“群众代表议事”制度、“微议题协商解决”机制、群众评价机制,探索创新“主题党日+群众说事”制度,收集并办理意见诉求16条,群众主动参与基层治理积极性不断提高。
聚焦党建温度不够问题,以服务促治理
一是以“书记领办”项目为重点,用心打造党群服务中心“1+X”综合窗口服务模式,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与服务温度。二是持续抓好“一老一小、朝夕美好”关爱行动,充分发挥党员志愿服务队作用,常态化开展节日慰问、普法宣讲、送学上门、爱心义诊等活动9次,不断织密老年“关爱”网,用心护航少年“苗”。三是以解决辖区剩余劳动力为导向,强化与云雪雪茄烟合作社、超富坚果公司、乡寻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洽谈用工需求,解决周边群众务工11000余人次。
持续推进“三治合一”,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在自治上出实招
持续完善村规民约和“民主议事”制度,探索搭建“乡贤评理平台”,鼓励乡贤长老参与乡村治理,动员党员群众争当人民调解员。今年以来,共发动党员群众和乡贤长老参与“示范村、提升村创建”、环境卫生治理等民主议事56次,开展矛盾纠纷隐患排查28次,通过“乡贤评理平台”化解邻里纠纷24件。
在法治上出真招
强化“法律明白人”和人民调解员能力提升培训,选派4名边境派出所民警兼任村(社区)副书记,包村抓好法治建设工作;用好强基历练人员力量,带头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宣讲4次,反家庭暴力法宣讲2次,联合整董镇法庭、司法所、派出所开展“在边境村学《条例》”、《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宣讲、以案释法等活动14场次。
在德治上出新招
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契机,各基层党组织带头抓好美化村庄庭院、环境治理等工作,组织开展“美丽庭院”“红黑榜”评比等活动7次,“党建红”融入“环境绿”治理力度持续增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主阵地,成立“党员+群众”志愿者服务队,常态化对接群众需求,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并组织开展道德评议、“好家风”评选等活动6次,全镇民风民俗逐渐由“固式单一”向“向善向美”转变。
下一步,整董镇将持续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紧盯治理目标,探索治理机制,创新治理思路,努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