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澜湄国界”特色 擦亮边疆党建品牌
作者: 发布时间:2018/9/30 14:54:31 点击率:0
一直以来,勐腊县都非常重视边疆党建工作,按照中央、省委和州委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立足勐腊边境线长、山区多、民族多、贫困人口多的实际,以实现“强组织、建阵地、聚人心、固边疆”为目标,充分利用“澜湄国界”的区位优势,创新体制机制,因地制宜,不断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擦亮勐腊边疆党建长廊品牌建设。
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品牌建设。一是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强国门、国防意识教育。积极开展以科学发展观、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为主题的思想教育活动,积极推进爱边护边固边信念教育活动,进一步筑牢党在边疆的红色思想阵地。在县(区)突出边疆特色,组织开展中老“五四”联谊、中国磨憨—老挝磨丁边境文化旅游节、“泼水节”等活动,实施边民互市,加强与老挝等国的合作交流,促进边境繁荣和谐稳定。在全县边境口岸、边境村寨、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学校、医院等公共活动场所和服务窗口升国旗、挂党旗,切实做到边疆党旗红、国旗飘。定期组织机关党员干部“走边关”、开展平安林区边境巡护,引导党员干部群众树立国家、国门、国民、国土、国防意识,强化“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担当精神。在磨憨村创建“爱民固边示范村”,培育打造“国门第一村”党建品牌,推进农村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投入60余万元,建成县级警示教育基地,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工作。二是着力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通过深化爱民固边模范村创建工作,促进民族团结,加强边境管控,筑牢合力控边、护边的军警民防线。广大边境沿线党员、干部和群众,踊跃当好义务边防哨兵、反恐信息员,极大调动了民兵、联防队、护村队配合军警部队开展联巡联防联勤积极性。牢固树立“一个寨子就是一个连队,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村民就是一个哨兵”的爱边护边信念。三是强化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为民服务功能。2016年至2017年新建234个村(居)民小组活动场所,实现了全县900个村(居)民小组活动场所全覆盖,强化了基础党组织的阵地建设;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培训网络,开展党员全员培训,把“流动党校”办到行政村,确保每年对党组织书记、乡科级干部和党务工作者轮训一遍;加大边境沿线党组织活动场所和农村党员书屋建设力度,在实现行政村党员书屋全覆盖基础上,加快向村民小组党支部延伸;每年从县管党费中列支20余万元,为全县各级基层党组织征订《党员文摘》《云岭先锋》《党课》《致富天地》等党报党刊,供党员干部学习;通过制作简单明了、富有边疆民族文化特色的党建制度上墙、党建宣传栏和以民族语言讲党课等形式,将健康文化送进乡镇、农村,使广大党员群众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增强党在民族地区的亲和力和感召力。
加强机关、事业、国企等党建品牌建设。一是创新载体不断扩大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成立了由关累工委、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水上支队、勐腊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西双版纳海关、景洪港边防检查站、西双版纳州港务局、西双版纳海事局、关累边防派出所、关累工商所等驻地部门单位组成的中国共产党关累港口联合工作委员,实行“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议事原则。联合开展“爱民固边”“走边关”“边境巡护”等活动,打造提升“澜沧江·湄公河第一哨”,命名“勐腊号”澜沧江53901艇,形成“统筹党建一起抓,统筹工作一起推”的区域化党建格局,实现区域内党建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共建共享,形成统筹党建一起抓,统筹工作一起推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构建起无缝隙、全覆盖、整齐划一的关累边境贸易区管理体系,对沿边地区开发开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关累边境贸易区的整体服务能力和边境经济贸易发展,在关累联合党工委,为协调推进边境贸易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在机关、农村、农场、社区、学校、医院、企业、窗口单位等领域,通过配强班子、选派边防民警兼任村官等措施,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在边境一线乡(镇),任命边防派出所所长兼任乡(镇)党委委员,乡(镇)党委书记兼任民兵连教导员,镇长兼任民兵营营长等机制,共同维护边境地区和谐稳定。在关累国门小学,以学校党建为引领,吸纳缅、老籍学生到勐腊就读,坚持中外学生平等对待,让外籍学生感受和认同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三是不断加大基层贫困党员的关怀帮扶力度。抓好县直单位党组织结对帮扶工作农村党支部,认真组织机关在职党员到社区开展“双报到双服务”和返乡联系服务群众工作,通过组织联建、活动联办、资源共享等,推进部门帮建、村企共建,着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统筹发展的党建工作新格局。抓好农村、农场贫困党员定补发放,并认真做好春节、“七一”期间基层党组织和生活困难党员看望慰问工作,使生活困难党员和老党员切实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关怀。
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品牌建设。一是健全完善工作机制。2013年成立了县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工委,2017年成立了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委和社会组织党委,工作机构不断健全,并建立健全党工委委员联系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形成由县党工委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新机制,明确职能职责,统筹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指导乡镇、农场、园区(磨憨)和部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努力构建全面推进勐腊县(区)大党建工作格局。二是不断提升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按照“统筹谋划、分类实施,无的要有、有的要强”的总体思路,加强领导,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强力推进“两个覆盖”工作。,结合覆盖提升行动,调整充实了23名党建指导员,80个“两新”组织党组织实现全覆盖。并积极选派232名“派驻党员”,挂联相关“两新”组织,所有联建、挂建单位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三是大力推进示范点创建。为有效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按照“重点培育、典型引路、带动全面”的思路和“双强六好”标准,充分发挥企业首创精神,因企制宜制定创建方案,加强督促指导,加大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分两批推进了9个党建示范点的创建工作,努力形成“点面结合、一企一品、各具特色”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示范体系,并通过召开现场观摩和经验交流推进会,示范带动了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领域党建工作的快速健康发展。
加强互联网+党建品牌建设。一是强化基层党组织综合服务平台运用。每周对各乡镇(农场)综合平台运用情况进行通报,对运用不合格的乡镇(农场)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并出具情况说明和整改意见;整合各类资金为每个综合服务平台基层站点安装2条50M的电信宽带,加强与勐腊县电信公司加强网络保障工作合作;截止目前,通过平台党务、政务、便民功能,全县已群发短信8.45万次403.93万条,发布政务信息2.92万条,公文收发12.04万件,民情速递10.55万条,党务信息2.58万条,累计办结各类服务事项7.18万件,实现“群众跑”、“干部跑”向“网络跑”转变。同时通过综合服务平台加强对活动场所建建管用、工作队员管理进行实时监控,有效推动了工作落实。二是强化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的运用。充分利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覆盖面广、传输速度快的优势,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高了党员的学习自主性。实现了网上“自主学”。打造党员的网上学堂,通过运用“多媒体的信息与技术融和方式,让党员干部通过“电视+电脑+智能手机”就能收看省委组织部3+X课件,使党员学习教育和考试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都能学习。三是大力推进互联网+网上党支部建设,推广运用“云岭先锋”手机APP。推广安装使用“云岭先锋”手机APP为主要措施,积极稳妥推进全省网上党支部建设。勐腊县委组织部联合县商务局和勐腊邮政公司稳步推进互联网+农村电子商务建设工作,更好、更快地完成勐腊农村电子商务综合示范项目,目前全面完成110个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有90余项业务进入平台,并依托国资商城先期在14个行政村建设电商进平台为民服务站,切实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