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一轮党政机构改革中 县级面临的问题
作者: 发布时间:2019/3/19 20:19:44 点击率:0
关于新一轮党政机构改革中
县级面临的问题
2018年2月28日,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研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标志着全国上下新一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正式拉开帷幕,县级国家机构作为本次改革中的最底层建筑,是改革的最前沿,亦是改革的最末端。因此,作为县一级如何把握和贯彻执行上级改革精神,做好新一轮改革工作,掌握好机构编制第一手资料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当前情况看,县级部门在新一轮改革中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识不足,都怕“吃亏”,缺乏中心大局意识
从走访调研的情况来看,大多数涉及撤并、职能调整、重新组建的部门对改革的方向是有所关注的。一是十分关心“人”的问题,有的县公务员空编较多,人员难进,乡镇服务期限需满五年等规定限制人员调动,各单位出现以“人”为贵现象,根据《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一部分单位从中了解到需要划入的职能后,对现划入职能单位从事该项职能的岗位人员进行了初步了解,希望在机构改革中能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上“不吃亏”;一部分单位则相反,在了解到职能将被划走后,不愿意将编制、人员划走,则是提前将精干力量调离该岗位,或是更换年纪大、业务能力弱的人员,或是安排人员进行兼职该岗位,同样是怕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吃亏”。二是漂浮不定,坐等观望问题,部分涉及改革的部门,对改革工作一昧的坐等上级出台改革方案;少数既不存在职能的调整,也不存在撤并,不涉及改革的部门对改革工作不关心、不重视;少数人员在上一轮的机构改革过程中,部分参公单位与行政单位合并,但因为县内行政编制不足,部分人员身份未能及时得到解决,导致一个单位出现两种编制、两种身份,出现了现行的同工不同酬现象,少数工作人员甚至出现扭曲心理,也为干不好工作找借口。
二、机构设置上下一样粗,基层部门履职能力薄弱
随着“放管服”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上一级的审批职权不断的下放,方便了群众,惠民利民政策明显,但县一级部门作为职权审批的最底层,承接相应职权的能力不足,缺乏相应的资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又加重了部门运行的“负荷”。同样随着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各种新兴行业的飞速发展,部分单位当前的机构设置、职能管理、人员编制、人员素质已不能满足现有的发展需要,各部门人员均呈现身兼数职、疲于应对,人少事多矛盾突出,履职能力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