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钩帮扶干部莫怕“脚沾泥”
作者:巧家县委组织部 余朝波 发布时间:2019/8/31 3:32:37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沉淀多少真情。”这是扶贫帮扶工作中需要我们每一名帮扶干部具备的工作常态。然而,在具体的帮扶工作中部分帮扶干部不下村,或是实际到村时间不多,并且到村干的实事比较少现象突出,造成帮扶工作完成任务式的走访多,主动走访少,与群众交心谈心沟通思想的少,为贫困户找不准致贫症结,提不出脱贫对策。更有的帮扶干部遇到问题不找方法找借口,面对困难畏畏缩缩,没有解决问题的决心和信心,不解决问题的“为人民服务”,让群众甚是反感,结果往往是“干群相见不相识”。
那么,基层干部如何才能真正“脚沾泥”?笔者认为:作为挂钩帮扶干部,必须多到田间地头,面对面心贴心地走访每一户帮扶家庭,了解其生产生活困难,洞悉所思、所盼、所愿。依靠满身的“泥土味”,与他们打交道、唠家常,想出符合当地实际的帮扶措施,切实在帮扶工作上下功夫。
首先,在“沉”字上下功夫,面对面服务群众。联系帮扶群众不是一句空话,要沉下心,一村一村查摆、一户一户校准,带着感情真扶贫、扶真贫。密切联系群众本就是党的优良传统,必须持之以恒,坚决杜绝为民服务不沾地、联系群众走过场。沉下心来,面对面服务群众,时刻为群众利益着想,才能更贴近基层,赢得民心。
其次,在“深”字上下功夫,零距离服务群众。帮扶干部要转变工作作风,入乡随俗接地气,放下身段主动与当地村民打成一片,讲村民听得懂的话,做村民想做的事,与村民蹲在一个田埂上拉家常、听苦衷,同饮一杯水,掏心窝、递真情,深耕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掌握一手资料,摸准一线情况,了解具体的致贫原因,制定出不同的帮扶措施,确保帮扶工作顺利开展。
最后,在“实”字上下功夫,心贴心帮助群众。帮扶干部要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脱贫攻坚工作面对的问题复杂、繁琐,帮扶干部要有信心,同时要加强自己政策理论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学习脱贫攻坚政策,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解决问题才能游刃有余,才能锻炼自己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为群众出主意,谋发展。
当前,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决胜阶段,帮扶干部必须当好“跑腿干部”,常下田头“沾泥带露”,看遍灶头衣食,找准致贫“穷根”,开好扶贫“药方”,扎扎实实为“穷亲”办事,这样才能使脱贫攻坚出成绩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