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举措”彰显园区为民服务“大情怀”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9-18 10:54:30 点击率:38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中国(云南)自贸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紧紧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主题,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着力点贯穿始终,聚焦制约园区发展和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用实实在在的“小举措”彰显为民服务“大情怀”,让党史学习教育充满泥土气息和民生温度。
整合工作力量,聚焦示范带动办实事。一是坚持作风转变与深入调研相统一。以服务群众、企业为出发点,区党工委、管委会班子成员率先垂范,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企业听取意见,确立党工委班子10项“民生实事计划”,截至目前,已完成8项。梳理出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710个,完成民生实事745件、为民办事3459件。二是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以“找问题、解难题、补短板、促发展”专项行动为抓手,围绕制度创新、产业升级、民生福祉等热点难点堵点问题,细化领导班子整改措施110条、党员整改措施4600余条,把情况摸清楚、把症结分析透,为解难题、补短板提供精准靶向。三是坚持报到服务与为民办事相统一。以“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为契机,组织38个单位党组织1185名在职党员,通过“群众点单、党组织接单”方式,为群众提供针对性服务,引导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受益群众近万人。
贴合民生需求,聚焦为民解忧办实事。一是“小驿站”成为便民服务“大平台”。在洛羊街道果林社区试点建设2个红色驿站,联动社区管辖范围内的商家,开通线上服务预约,提供家政、法律援助、送菜上门等便民服务,累计收集群众问题诉求100余个,解决率98%,“红色驿站”成为服务居民的“桥头堡”。二是“小车场”缓解片区居民“停车难”。在管委会园区内部道路一侧增设停车位,可多停80多辆车,方便办事群众。洛羊街道小洛羊社区拆除违章建筑,腾出70余亩土地建停车场,对村内居民免费开放,方便社区居民。三是“小食堂”解决居家养老“大难题”。新建小洛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集生活料理、营养餐配送、文化娱乐、休闲康复理疗为一体,通过专业化服务与志愿者服务,为社区老年人提供精准服务。改造洛羊大冲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爱心食堂,349名社区老人享受暖心服务。
契合企业所盼,聚焦为企纾困办实事。一是强企政策突出“实”。围绕“1+3+N”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出台100余项具体措施,每年安排7个多亿元资金进行政策兑现,扶持力度更大、范围更广、发展导向更准,使更多企业从中受益。二是便企措施突出“细”。实行区域内市场主体准入登记一址注册多地生产经营改革,共登记“一照多址”137户。建成“24小时不打烊”自助服务区,在全省率先启动“全类型市场主体刻章政府买单”服务,提供“线上+线下”工商登记“证照分离”、纳税申报“套餐式”和社会保险“五险合一”服务。三是惠企新招突出“活”。搭建线下政金企对接平台,邀请国家外汇管理局云南省分局、农业银行、交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解决汇率风险带来的损失方案和思路。针对企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采取预审预查、分级分类、流程优化等举措,推行区域评估、先建后验、拿地即开工、集群式注册、一业一证、一颗公章管审批等改革,加快项目落地实施步伐,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结合双区实际,聚焦园区发展办实事。一是优化营商环境促发展。承接省、市下放权限,121项行政管理事项在自贸区昆明片区综合服务中心有序运行,办理省、市赋权事项646件。启动连锁药店等15个行业的“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医药行业申请材料压缩46%、办结时间缩短42%,一心堂等4家企业获首批《行业综合许可证》。引入师专附小、大观幼儿园等一批优质教育资源入区办学。加快推进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云南医院区域医疗中心试点项目建设。投资1.62亿元建成396套人才公寓,着力打造区域性人才聚集新高地。二是优化产业结构促发展。印发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烟草及配套、新材料、数字经济、工业大麻等六大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塑造产业竞争新体系。昆明国际工业大麻产业园实行全产业链标准化监管、集成化治理新模式,其中CBD相关专利申请占全球20%;“9610”“1210”查验线共查验跨境电商货值合计3000万美元,开通全省首个“9710”通关新模式,探索建设跨境电商货物保税进口退货仓。三是推动改革创新促发展。围绕国家和省下达的三年141项改革试验任务,建档立卡、时间倒排,目前已完成119项,占全部试验任务的84%;今年43项试验任务已于年初全面启动,实施率100%、完成率91%,为实现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昆明经开区党群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