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甸县抓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出真招见实效
作者:中共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14-10-31 09:24:40 点击率:65
寻甸县在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建设过程中,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切入点,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培养培训人才,为人才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在全县建成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特点突出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重培养,打造农业人才成长梯队。在实施高原特色农业人才小高地建设项目的三年时间内,举办农业种植业培训322期21320人,农村实用技能培训17期2155人,农业科学技术推广38期4040人,畜牧养殖7期380人,农业机械化培训37期2272人,林果业培训11期712人,水产养殖培训4期385人。同市农业局合作,完成首期IPM农民田间学校培训45人。同省农大、省农科院合作,选送3名具有副高级职称人员进入科研基地进行跟班培训。同西南林业大学合作开展学历提升教育培训,共有3批次24人取得研究生学历,形成县级打基础、省市抓重点的人才梯队培养模式。
重扶持,集中力量成就人才事业。结合全县高原特色农业的布局,确定10个重点农业人才团队或农业企业加以扶持,范围涵盖肉牛、种猪、蓝莓、葡萄、马铃薯、蔬菜、中草药和珍稀苗木。把农业企业负责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专业大户、农民经纪人作为农村实用人才重点扶持对象,统筹好农口相关单位的资源,在智力、资金、技术方面给予扶持。通过持续扶持和不断发展,全县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47个,各类农业企业68个,其中:龙头企业16个,吸纳就业人员945人,集聚了一大批有学识、善经营、懂管理的高素质农业人才。
重使用,为人才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发挥云南农业大学寻甸科研基地三个院士工作站的作用,抓住程顺和等三位院士到寻甸进行科学实验的机会,开展“专家把脉寻甸农业”活动,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利用云南农业大学寻甸基地和六哨乡马铃薯繁种基地,吸引全国、全省农业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到寻甸开展农产品实验研究,通过交流合作,带动和培养本土人才提高科学技术水平。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同农业院校开展合作,目前共签定合作协议6份,柔性引进研究员3人,教授2人,副教授7人,高级工程师4人,为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奠定了一定人才基础。
重激励,充分鼓励人才创造价值。制定《县领导联系优秀人才制度实施办法》以来,优选40名优秀人才作为县领导联系对象,农村实用人才占14人。把优秀拔尖人才纳入“寻甸县干部保健委员会”体检范围,每年组织25名左右高层次人才参加健康检查,农村实用人才占到10名左右。2012年首届“凤梧人才奖”评选中,2人获“凤梧人才”称号,1人获“凤梧人才”提名奖称号。鼓励农村实用人才参加省市评选,4人获“云南省拔尖乡土人才”称号,1人获“昆明市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员”称号。
近三年来,通过一系列举措,在全县成功培育生产型人才1685人、经营型人才452人、技能带动型人才5249人、技能服务型人才6398人、社会服务型人才4788人。形成10多个新兴农业产业,带动1.6万户农民创业致富,增加农业效益近5.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