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甸县小春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寻甸县政务网 发布时间:2013-10-17 16:20:36 点击率:91
一、选墒整地
小春马铃薯生长于冬春季,需水量大,生育期短。要求灌溉条件方便,土层深厚,结构疏松,保水性好的中上等肥力沙壤土。前作收后及时深耕炕垡,种前再深耕并充分碎垡,达到墒平、土细,做到精耕细作,排灌自如,以提高播种质量,保证出苗整齐。
二、选择品种和种薯处理
1、品种及种薯精选贮藏:结合本地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选用高产、优质、抗病的中早熟品种。目前主推品种有“合作88”、“威芋3号” 、“昆薯2号”、“宣薯2号”“青薯9号”等。种薯选用高寒山区繁殖的脱毒高代种薯,选购重量50克左右,生理状态良好的健康整薯作种,播前剔除病薯和烂薯。种薯购回精选后播前应薄放于通风透光处,让其变绿,培育矮壮芽。
2、种薯处理:(1)播种时种薯若未打破休眠的要进行晒种催芽处理,还可用10PPM赤霉素药液喷种催芽,晒干后播种,以便提早发芽。(2)种薯过大需在播种前3天进行切薯,一般从薯块顶芽直切或斜切2-3块,每块须带3个以上芽眼。注意切刀消毒(高锰酸钾和酒精),防治病害切刀传染。切块用草木灰涂于切口,在屋内阴凉条件下摊晾,让切口充分愈合结疤,避免播后烂种或水分损失。
三、适时播种
根据土壤墒情及品种特性,海拔在1900米以下地区,播种时间应选择在12月15日至30日;海拔在1900米以上地区则应在12月25日至翌年1月15日种植为宜。
四、播种方法和密度
小春马铃薯生育期短,单株产量低,保证合理密度是提高单产的关键措施。要求采用双行高垄地膜覆盖栽培,株行距可用(40㎝+60㎝)×33.3㎝,每亩密度4000株左右。
播种方式:拉线打塘及槽沟直播,线两边打塘或槽沟-放种-盖粪-环塘施化肥-起垄-盖膜。
五、科学施肥和防治地下害虫
马铃薯是高产作物,在整个生育过程中需要消耗很多养分,氮、磷、钾需要比例为2:2:4。要注重以基肥为主,重施农家肥和钾肥,经济合理使用化肥,降低生产成本。一般亩施腐熟农肥1500公斤,碳铵80公斤,普钙80公斤,钾肥20公斤;或农肥2000公斤,洋芋专用复混肥80公斤、尿素20公斤。播种时化肥与种薯不能接触,实行环塘施肥,以免烧苗、烂种。有地下害虫的地块播前用甲敌粉或施地星2公斤/亩拌农肥或辛硫磷800毫升喷施。
六、加强中耕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
(1)破膜封口:见苗及时破膜放苗封口,以免烧苗及水分蒸发。(2)水份管理:灌水是小春马铃薯增产的关键措施,播种后不能及时溉水,避免烂种,必须待种薯发芽3—5㎝后浇水,出苗后视土壤墒情适时浇水,特别在旺长至薯块膨大期,土壤要保持湿润,在整个生育期中至少灌水3次以上。(3)揭膜培土:次年3月中旬气温回升,此时是马铃薯薯块膨大时期,揭膜培土是提高马铃薯单产的关键措施。(4)除草:在整个生育期中适时保持沟、垄无杂草。(5)防治病虫害:发现病虫及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特别是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现蕾至盛花期用500倍液(100克兑水50公斤)甲霜灵锰锌喷雾防治2—3次。
七、收获
小春马铃薯不可能满足全生育期结束收获。生长结束后,要在不影响大春种植的同时,尽量推迟收获,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