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甸县“五联户”制度认真落实“三深入” 扎实做好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
作者:中共寻甸县委“四群”教育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2-04-05 09:52:21 点击率:73
根据市、县委关于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安排部署,寻甸县争取开展“五联户”工作制度,扎实抓好四群教育工作,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深入基层转作风、深入群众知民情、深入实际办实事,把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落到实处。
县级领导“挂乡包村联户”。建立并完善县级领导干部“挂乡包村联户”工作机制,结合扶贫挂钩工作,县级领导重点联系全县78个省、市贫困村和2个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村,每名县级领导挂钩1个乡镇,联系2至3个村委会,联系10户群众,每年深入基层调研不少于3个月,住村不少于20天,每次走访2至3个村民小组,每次走访群众不少于3户。县级领导驻村期间,结合各乡镇实际,重点围绕访民情、抓落实、办实事、强组织、谋发展、促和谐六项任务开展工作,严格遵守群众工作纪律和党风廉政建设规定,下村入户轻车简从、不打招呼、直接到村,不层层陪同,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住村自付伙食费,不增加基层和群众负担。县级领导驻村,重点帮助基层党组织谋发展思路,切实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妥善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
县直部门“挂村包组联户”。县直部门“挂村包组联户”工作机制,结合扶贫挂钩分工,每个县直部门挂钩1个村委会,联系2个村民小组。县直部门领导干部每年深入基层调研不少于4个月,住村不少于30天,直接联系群众不少于15户。在联系点建立三级责任区,在村委会设置群众工作室,在村民小组设群众工作区,每10户为一个群众工作点,由村民推选1名代表为联络员。联系单位直接选派干部挂到责任区,单位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联系人员为直接责任人。县直单位要充分整合扶贫挂钩、四群工作队、乡镇干部力量,形成直接做好群众工作的活力,侧重为基层组织办好事、解难题着眼,帮助基层组织谋发展思路,力求在服务人民群众中取得新的实效。
乡镇(街道) “住村包组联户”。乡镇(街道) “住村包组联户”工作机制,10个乡镇(街道)对省、市、县领导和部门联系之外的所有村委会、村民小组、农户进行挂钩联系,确保联系全覆盖。乡镇(街道)领导干部每年深入基层调研不少于4个月,住村不少于60天,直接联系群众不少于60户。乡镇(街道)侧重从了解群众呼声,化解群众矛盾入手,妥善解决群众困难,重心下移,身体力行,在直接服务群众中转变工作作风。
各级干部“住村结对联户”。各级干部在本单位挂钩联系点内结对直接联系群众。县直部门机关干部每年住村不少于15天,直接联系群众不少于15户;乡镇(街道)干部每年住村不少于60天,直接联系群众不少于60户;“四群”教育工作队员按照省、市、县的统一部署和安排驻村入户工作,每人在所驻村直接联系服务30户群众。干部直接联系群众,要认真填写《民情登记卡》,记录群众家庭基本信息、生产生活状况、群众反映的事项、需要解决的问题等,认真撰写好民情报告,立足实际,量力而行。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几件好事和实事。驻村干部要制作《民情联系卡》,注明干部姓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邮箱及承诺事项,发给所联系群众,便于及时沟通联系。
行业部门“分口结对联户”。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县科学技术和工业经贸信息化局既按要求做好农村群众对口联系工作,又做好规模以上非公企业职工联系工作,重点联系困难职工;县教育局在对口做好农村群众联系工作的基础上,制定教师联系在校学生工作方案,重点联系困难学生;县卫生局则结合实际,积极组织医疗单位深入农村开展义诊、送医送药上门服务。
截止目前,县乡两级干部职工采取结对联户方式直接联系群众,实现全县10个乡镇132个村(居)委会, 1193个村(村民小组)40.9万群众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