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待遇”破解村干部人才瓶颈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9-16 08:55:29 点击率:81
村干部身处一线,任务多、压力大、责任重,干的都是“硬工作”,端的却是“泥饭碗”,繁重的工作与较低的经济待遇之间存在巨大反差,加上目前农村集体经济普遍比较薄弱,一方面影响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制约了村级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部分农村优秀青年不愿意当村干部。为破解这一制约农村发展的村级人才瓶颈,贡山县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人才发展的根本动力,采取提高报酬待遇、注重政治激励、倾心关爱帮扶等措施,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
绩效工资让村干部经济上有“甜头”。建立健全村(社区)干部岗位补贴生活津贴机制,从2012年1月起,全县社区书记、主任生活补贴每人每月按1640元、副主任生活补贴每人每月1620元,村委会书记、主任生活补贴每人每月740元,副书记、副主任、武装干事生活补贴每人每月720元的标准执行,对获得省部级以上表彰的村干部、社区干部岗位补贴或生活补贴标准上浮20%。制定出台了《贡山县村级“两委”班子绩效考核办法(试行)》,村干部补贴采取“基础补贴+绩效补贴+集体经济收益奖励”的补贴办法。2012年,对考核“合格”的村“两委”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全州水平的班子成员兑现补贴资金18.2万元。
选拔使用让村干部政治上有“盼头”。 对村干部倾斜政策,优化举措,把农村干部作为党政干部成长链的第一节链条来管理、来培养、来历练。注重在实践中发现、推荐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他们提供参政议政、发挥作用的舞台,极大地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每年安排一定的名额,在优秀村干部中定向考录乡(镇)公务员。积极探索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的办法,对那些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具备乡镇领导素质的村干部,按照相关程序和规定,循序选拔任用。2010年选拔一名村干部担任乡科级副职,2013年招录一名村干部进入乡镇公务员队伍。
财政保障让村干部工作上有“劲头”。建立党建经费长效保障机制,从2007年起,每年安排50万元党建工作经费。从2011年起28个村级(社区)党组织工作经费按每年每个村5万元的标准纳入财政预算,2013年起,对村级党组织成立党总支的增加党建工作经费2万元,从根本上扭转过去村党组织“无钱办事”的现状。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文建明工作法”,围绕“钱怎么花、事怎么办”等方面,大力推行“民主决策、阳光理财、监督评议”,逐步实现农村村务管理科学化,让村干部干事创业有“劲头”。
离任补贴让村干部卸任后有“靠头”。 2013年贡山县按照省委、州委要求圆满完成了第五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为防止落选村干部“闹情绪、搞对立、拆台子”确保新老班子顺利交接,贡山县及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落选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确保新老班子顺利交接的通知》,要求各乡(镇)党委妥善安置落选村干部的生产生活,努力做好落选村干部的思想工作和安抚工作。县委领导于“七一”期间对落选村干部进行了走访慰问,并按每人500元的标准发放了慰问金。同时县委制定了《贡山县离任村干部岗位补贴工作实施方案》,由县财政拿出一部分资金,按照落选村干部每任满一届(3年)发给本人100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确保了新老班子顺利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