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查边改重实效 立行立改惠民生
作者:阮春燕 郑萍芳 何孟旂 发布时间:2014-07-15 09:21:52 点击率:5
——江城县稳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江城县牢牢抓住边查边改这一核心,以联系基层和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重点,以群众诉求为导向,从示范带头改、抓住重点改、公示亮相改、抓住民生改、督查评议改五个方面入手,坚持上下联动、先易后难、即知即改、立行立改,以重点工作突破来检验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成效,以实实在在的整改让群众满意,让群众感受到了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新希望。
一、示范带头改。做到领导带头,示范引领,以改进作风、整改问题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让人民群众满意。转变文风会风。针对存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问题,为切实从源头上治理文山会海。各级各部门严格落实精简文件简报的各项规定,减少发文数量,规范行文文种、发文渠道。截至目前,以县委、县委办名义下发的各类文件数量同比下降40%,以县政府、县政府办名义下发的各类文件数量同比下降30.72%。减会的同时也“简会”、“俭会”,严格控制会议规模和时间,加强会议统筹,提倡少开会、开短会、开解决问题的会,各类会议只安排与会议内容相关的人员参加;按会议等级标准控制会议经费支出;领导干部到基层开座谈会不摆名签、自由择座等,成为开会的新风尚。截至目前,召开会议次数同比下降22.4%,会议经费支出同比下降53%。腾退办公用房。对全县85个行政事业性单位,418个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含副科级)的办公用房进行了全面清理和整改。对超标使用的,由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县纪委督查室督促进行腾退,目前,腾退办公室面积549平方米。规范“三公”经费。通过责任制项目化、行为规范制度化、督查机制常态化,规范“三公”经费管理。坚持严禁公款旅游,严控公款消费,严格公款报销,严格控减公务支出,规范“三公”经费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据统计,公务车辆购置费支出90.89万元,同比下降55%,运行经费支出367.7万元,同比下降14.9%;公务接待费支出387.83万元,同比下降37.4%;因公出国(境)经费支出1.8万元,同比下降55%。严格公务用车。对全县党政机关的211辆公务车全部统一粘贴“江城县公务车”标识,并注明车辆编号、监督电话、邮箱,以便群众监督;县纪委监察局对公务用车标识粘贴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受理群众举报;对公务用车实行专人管理,清退违规借用车辆2辆,有效杜绝了公车私用、私驾,违规违章驾驶行为的发生。领导班子示范带头不再配备专车、专职秘书,为全县党政机关做出示范、打好基础。
二、公示亮相改。县委常委班子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聚焦“四风”,在通过“五个一”即,一个意见箱、一个网络平台、一个电子邮箱、一部电话、一份征求意见表,求广、求真、求实征求和听取意见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找准找实县委常委班子及成员“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全县28名处级领导带着“问题清单”、“批评意见清单”和对照检查材料深入活动联系点、活动联系单位和民情联系点进行回访,不怕揭短亮丑,敢于戳自己的痛处,把存在“四风”问题摆到群众家门口,再次请基层干部群众“听诊把脉”。全县各级各部门根据征求到的“四风”问题,制定了整改方案,列出了整改事项,县委常委班子现已整理出三批次整改落实事项共70项整改内容,各项整改内容由常委班子成员认领,明确责任单位、整改时限,目前已整改46项。江城县结合实际,创新方式,全县71家参学单位在县电视台晒出整改问题事项和为民办实事情况,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以倒逼的形式促进各项整改事项的落实。
三、抓住重点改。在开展活动中,对群众最关注、反映最集中、影响最突出的问题进行了重点整改。提升窗口服务质量。全县各窗口单位认真整改,转变作风,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针对林权证办理难等问题,县政府建设了林权办证大厅,取消林权流转行文请示及批复程序,简化林权证办理审批手续。县司法局成立了法律服务大厅,由专业律师值班为群众答疑解惑。县人民医院增设科室、床位,送医药下乡,邀请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专家到江城坐诊等,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通过详细调查对在全县279个基层党组织中排查出的21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思想整顿、培训提高班子成员素质、配强党组织书记队伍、完善各项制度等措施,扎实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对信教群众多的村,采取加大发展党员力度、深入教堂上党课、组建志愿服务队等方式,不断加强党组织凝聚力、影响力。党校发挥主阵地作用,组织教师到乡镇、企业、社区、村民小组以习总书记讲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群众路线等内容进行巡回宣讲30多场次,帮助党员干部、群众学好党的知识,坚定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树立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怀。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县四班子领导带头,深入矛盾纠纷突出及不稳定隐患第一线,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从历史遗留、调解难度大的旧案、积案中重点排查出54件矛盾纠纷和信访突出问题,通过定期接访、约访、下访群众,健全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县、乡镇、村(居)委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平台、建立行政和其他社会组织调解工作平台及处级领导、乡镇领导包案等措施,及时有效地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将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2014年上半年全县人民调解组织共受理纠纷352件,调解成功317件,成功率达90%。
四、抓住民生改。把民生工程建设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使群众享受到活动带来的成果。县四班子带头开展劳动体验,蹲点调研,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同时,各级各部门也深入基层,驻村蹲点,及时帮助解决目前群众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县委、政府投入2500多万元实施“红色信贷”、建设1700套城镇保障性住房、打造十层大山旅游景点等10件惠民实事;实施了乡村道路硬化、实验学校、城区客运站等20项重点惠民建设项目。全县各级各部门为老百姓办实事581件,涉及经济产业发展、社会稳定、社会保障、扶贫开发、城市建设、农田水利等方面。
五、督查评议改。组成13个随机调研组对全县所有参学单位进行面对面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强化督促指导和跟踪问效。督查组以明察暗访、通报批评、电视曝光等形式对党政机关、窗口服务行业的干部职工上班时间买菜、吃早点、上网看影视剧、玩游戏等现象进行公开曝光和点名批评,严肃查处顶风违纪违规行为。先后对9个单位进行通报批评、约谈提醒干部职工5名、通报批评2名、行政问责2名、党纪政纪处分4名;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对全县96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作风、履职尽责、依法办事、服务质量、廉洁自律等10个方面开展重点评议,通过评议切实解决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存在的“四风”问题、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以及影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实现作风大转变、效能大提升、环境大优化,营造风清气正、优质、高效、廉洁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