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三件实事”评选促创争活动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9-28 15:18:57 点击率:28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云南省组织领导干部和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各地为民服务方面最有特点、最有影响、最有成效的“三件实事”进行评选排名, 加大对排名前十名实事的宣传报道, 引导各级党组织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力促创先争优活动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善谋富民之策,在破解发展“瓶颈”问题上下功夫。通过开展“三件实事”评选,全省各级党组织把加快科学发展、造福人民群众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积极营造“思发展、谋发展、善发展”的良好氛围。昆明市开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年”活动,实施大投资方略,强化大项目支撑,不断推进市域交通、环保、能源、社会事业等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60亿元,同比增长35%。曲靖市为解决高素质劳动力紧缺、严重制约发展的问题,把加快职业教育发展,造就高素质产业大军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投资23亿元高标准规划建设占地4.5平方公里、能容纳10余万名学生、集学产研工为一体的职教中心。普洱市针对经济结构单一的问题,全力推进茶叶、林业、咖啡、烤烟、蚕桑、生物药业等绿色产业发展,探索出了一条绿色环保、生态安全、优质高效的可持续发展路子。2010年全市咖啡面积达23万亩,分别占全省、全国的52.5%和50.5%。
多办利民之事,在破解社会热点问题上下功夫。通过开展“三件实事”评选,全省各级党组织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和社会关注的难点问题,广泛征求意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工作精力凝聚到破解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上来。昆明市针对社会反映强烈的“滇池污染”问题,投资171亿元实施环湖截污和环湖交通、外流域调水及节水、入湖河道整治、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生态修复与建设、生态清淤“六大工程”。2010年底,草海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较上年同期下降11.8%,水体透明度平均值较上年同期上升72.9%。红河州认真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作用,把组织优势转化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优势,推动了农村城镇化发展。德宏州构建州、县、乡、村、组五级为民服务体系,实现了精简事项、压缩时限、压缩环节、审批提速增效。有效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楚雄州把做好移民安置作为创先争优的生动实践,组织党员干部包移民户,深入细致开展移民工作,把移民搬迁带来的社会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力行惠民之举,在破解群众生产生活难点问题上下功夫。通过开展“三件实事”评选,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有效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增收难、上学难、就业难、行路难、饮水难等实际困难和问题,让群众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玉溪市大力加强农村医疗保障投入力度,圆满实现了“参合农民基本医疗高补偿、老年慢性病有保障、大病救助全覆盖”三大目标,从根本上解决了全市176万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怒江州喊响“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的口号,组织625人成立扶贫攻坚突击队,多渠道筹措资金8亿元,对独龙族群众实施“独龙江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帮助独龙族群众脱贫致富。迪庆州筹集资金400多万元,慰问孤寡老人、困难家庭、离退休家庭2000多户,为群众做好事、实事500多件。(
善谋富民之策,在破解发展“瓶颈”问题上下功夫。通过开展“三件实事”评选,全省各级党组织把加快科学发展、造福人民群众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积极营造“思发展、谋发展、善发展”的良好氛围。昆明市开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年”活动,实施大投资方略,强化大项目支撑,不断推进市域交通、环保、能源、社会事业等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60亿元,同比增长35%。曲靖市为解决高素质劳动力紧缺、严重制约发展的问题,把加快职业教育发展,造就高素质产业大军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投资23亿元高标准规划建设占地4.5平方公里、能容纳10余万名学生、集学产研工为一体的职教中心。普洱市针对经济结构单一的问题,全力推进茶叶、林业、咖啡、烤烟、蚕桑、生物药业等绿色产业发展,探索出了一条绿色环保、生态安全、优质高效的可持续发展路子。2010年全市咖啡面积达23万亩,分别占全省、全国的52.5%和50.5%。
多办利民之事,在破解社会热点问题上下功夫。通过开展“三件实事”评选,全省各级党组织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和社会关注的难点问题,广泛征求意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工作精力凝聚到破解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上来。昆明市针对社会反映强烈的“滇池污染”问题,投资171亿元实施环湖截污和环湖交通、外流域调水及节水、入湖河道整治、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生态修复与建设、生态清淤“六大工程”。2010年底,草海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较上年同期下降11.8%,水体透明度平均值较上年同期上升72.9%。红河州认真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作用,把组织优势转化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优势,推动了农村城镇化发展。德宏州构建州、县、乡、村、组五级为民服务体系,实现了精简事项、压缩时限、压缩环节、审批提速增效。有效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楚雄州把做好移民安置作为创先争优的生动实践,组织党员干部包移民户,深入细致开展移民工作,把移民搬迁带来的社会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力行惠民之举,在破解群众生产生活难点问题上下功夫。通过开展“三件实事”评选,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有效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增收难、上学难、就业难、行路难、饮水难等实际困难和问题,让群众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玉溪市大力加强农村医疗保障投入力度,圆满实现了“参合农民基本医疗高补偿、老年慢性病有保障、大病救助全覆盖”三大目标,从根本上解决了全市176万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怒江州喊响“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的口号,组织625人成立扶贫攻坚突击队,多渠道筹措资金8亿元,对独龙族群众实施“独龙江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帮助独龙族群众脱贫致富。迪庆州筹集资金400多万元,慰问孤寡老人、困难家庭、离退休家庭2000多户,为群众做好事、实事500多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