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关坪乡开展“下访”活动做好群众工作侧记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9-28 15:13:16 点击率:27
云南云龙县关坪乡辖5个村民委员会,119个村民小组11652人,世居民族有白、汉、彝、傈僳等民族,是一个集高寒、冷凉、民族、边远、贫困为一体的山区乡。过去,由于全乡经济发展滞后,加之山高路远,交通闭塞,群众有困难和问题很难得到及时解决,致使一些矛盾越积越深,群众“上访”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全乡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乡党委政府针对这一突出问题,整合乡司法、公安、国土等部门,创建了主动“下访”机制,变群众上访为干部职工主动“下访”,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有力维护了社会的维定,促进了全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干部主动下访 群众问题解决了
该乡自制定“下访”机制以来,全乡8名副科以上领导干部分别挂钩5个行政村, 广大党员干部分别挂钩全乡119个村民小组,深入一线,积极指导村干部抓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实行乡级每月排查一次,村级每半月排查一次,重大节日、庆典、重要会议期间组织专项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根据情况及时办理、限期限时办理。同时,把每月的6日定为政府领导接待日,每月26日为乡党委领导接待日,每周二是各服务部门在乡便民服务站统一上班时间,直接面对群众,解决群众反映和在工作中排查出的热点、难点问题。自成立 “下访”办公室以来,通过“下访”共排查出各类纠纷654起,现场就地解决267起,交、转办101件,督促解决95件,办结率达98.4%,有效调处率达98%,群众满意率达100%。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及时解决,群众心里的疙瘩没了。
干部主动下访 工作效率提高了
关坪乡“下访”工作开展以来,全乡干部职工纷纷走出机关,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积极帮助农村群众排忧解难,排查和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广大农村群众一起寻求致富经,破解发展难题。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和办理事项,凡符合政策法律法规,当场能够解决的,立即给予答复处理;需通过多个部门处理的,积极协调,限期解决,使干部的作风有了明显改变。 “下访”工作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干部的工作效率,使群众“上访”难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而且群众对党委政府的满意度提高了,政府公信度也得到了提高。
干部主动下访 干群关系和谐了
在“下访”过程中,党员干部积极主动上门服务群众,为群众解决了一批实际困难。全乡党员领导干部、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大学生村官驻村蹲点,帮扶197名困难党员群众,协调抗旱救灾资金16万元,捐款6653元,修建爱心水窖19个,发放关爱资金2.85万元。积极帮助协调修建村组公路12条102公里,修建人饮工程24件,帮助农户协调支农信贷200万元,危房改造38户,为残疾人办理残疾证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同时,每月把乡人大、纪委、工会、信访、司法、民政、农林水等部门当月的有关政策、信息进行汇总,印制成政策信息宣传单发放到各村。党员干部、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每半个月至少到挂钩村组召开一次群众大会,开展好科学发展观、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群众的科技、法律知识水平提高了,急需解决的问题解决了,干群关系也更加和睦了。
干部主动下访 群众发展加快了
给钱给物不如给技术。在干部“下访”到一线调研的基础上,挂钩干部、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大学生村官结合各自挂钩村实际,指导农民群众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并加强科技指导和科技培训,促进农民增收。每个党员干部还认真编制好挂村村组的产业发展计划和村组建设规划,并做到一村一案、一组一策、一户一计。目前,全乡累计种植泡核桃5.95万亩,人均突破5亩,产值达1200多万元;种植重楼、防风、黄芩、续断等中药材4350多亩,产值达200多万元;扶持各类养殖户77户,建成4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牧业产值达2658万元,各项富民产业得到了发展壮大。通过“下访”工作的开展,群众发展的路子宽了,收入增加了,发展更快了。
干部主动下访 群众问题解决了
该乡自制定“下访”机制以来,全乡8名副科以上领导干部分别挂钩5个行政村, 广大党员干部分别挂钩全乡119个村民小组,深入一线,积极指导村干部抓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实行乡级每月排查一次,村级每半月排查一次,重大节日、庆典、重要会议期间组织专项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根据情况及时办理、限期限时办理。同时,把每月的6日定为政府领导接待日,每月26日为乡党委领导接待日,每周二是各服务部门在乡便民服务站统一上班时间,直接面对群众,解决群众反映和在工作中排查出的热点、难点问题。自成立 “下访”办公室以来,通过“下访”共排查出各类纠纷654起,现场就地解决267起,交、转办101件,督促解决95件,办结率达98.4%,有效调处率达98%,群众满意率达100%。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及时解决,群众心里的疙瘩没了。
干部主动下访 工作效率提高了
关坪乡“下访”工作开展以来,全乡干部职工纷纷走出机关,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积极帮助农村群众排忧解难,排查和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广大农村群众一起寻求致富经,破解发展难题。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和办理事项,凡符合政策法律法规,当场能够解决的,立即给予答复处理;需通过多个部门处理的,积极协调,限期解决,使干部的作风有了明显改变。 “下访”工作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干部的工作效率,使群众“上访”难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而且群众对党委政府的满意度提高了,政府公信度也得到了提高。
干部主动下访 干群关系和谐了
在“下访”过程中,党员干部积极主动上门服务群众,为群众解决了一批实际困难。全乡党员领导干部、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大学生村官驻村蹲点,帮扶197名困难党员群众,协调抗旱救灾资金16万元,捐款6653元,修建爱心水窖19个,发放关爱资金2.85万元。积极帮助协调修建村组公路12条102公里,修建人饮工程24件,帮助农户协调支农信贷200万元,危房改造38户,为残疾人办理残疾证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同时,每月把乡人大、纪委、工会、信访、司法、民政、农林水等部门当月的有关政策、信息进行汇总,印制成政策信息宣传单发放到各村。党员干部、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每半个月至少到挂钩村组召开一次群众大会,开展好科学发展观、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群众的科技、法律知识水平提高了,急需解决的问题解决了,干群关系也更加和睦了。
干部主动下访 群众发展加快了
给钱给物不如给技术。在干部“下访”到一线调研的基础上,挂钩干部、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大学生村官结合各自挂钩村实际,指导农民群众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并加强科技指导和科技培训,促进农民增收。每个党员干部还认真编制好挂村村组的产业发展计划和村组建设规划,并做到一村一案、一组一策、一户一计。目前,全乡累计种植泡核桃5.95万亩,人均突破5亩,产值达1200多万元;种植重楼、防风、黄芩、续断等中药材4350多亩,产值达200多万元;扶持各类养殖户77户,建成4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牧业产值达2658万元,各项富民产业得到了发展壮大。通过“下访”工作的开展,群众发展的路子宽了,收入增加了,发展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