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长宁:“五个抓手”提升远程教育科学化水平
作者: 发布时间:2011-10-20 11:36:38 点击率:42
今年以来,四川省长宁县远程教育紧紧围绕服务县委中心工作目标,以抓好“三学三强”和“双创双争”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提升远程教育管、学、用规范化水平,积极为推动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以创建载体为抓手,切实加强学习提升党性修养。以网络、电视、报纸、远程视频会议、手机短信为核心的“五位一体”教学平台,切实加强了对基层党员的教育培训。一是创建网络媒体助学。在互联网上开通《长宁组工网》、创办《长宁组工》月报,直观宣传我县组织工作动态、远程教育工作、省、市“三学三强”、“双创双争”活动等有关内容和精神,让全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第一时间学习了解上级精神要领。二是拓展宣传信息辅助平台。通过远程教育辅助网站、基层党建工作信息系统、远程教育工作QQ群、党建微博等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宣传中、省、市的政策方针,让党员干部能全面多渠道学习。今年以来,利用手机信息平台向全县党员干部发送有关换届、组织工作方面的短信70000余条。三是开通“余泽鸿网络纪念馆”。在“七.一”期间,结合建党90周年,在互联网上开通“余泽鸿网络纪念馆”,并举行《长宁县党史》(第二卷)的发行和授书仪式,县委书记曾健和其他县领导亲自向部分单位领导赠书,要求把《长宁县党史》(第二卷)作为全县党员干部的必读教材,鼓励全体党员干部要强化感恩意识,在学党史中知党恩、跟党走,掀起了学党史的新高潮。
以整活队伍为抓手,切实提高远程教育学用水平。一是强力打造“五支队伍”。全县建成了由县委远程办干部、乡镇组织委员、大学生村官、乡镇中心校教育管理人员、村(社区)干部组成的五支共1000余名较为成熟的远程教育骨干队伍。二是建立表彰激励长效机制。出台《长宁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管理人员管理津贴实施办法》等6个制度办法,对每个站点管理人员每月给予40元的补助津贴,对争创为省、市、县星级示范站点的再分别给予40、20、10元/月的奖励。鼓励大学生村官“兼职兼薪”,负责所在乡镇1-3个远教站点的管理工作,实现站点管理全域覆盖。把远教优秀站点管理员和优秀站点列入每年“七.一”表彰。今年“七.一”,结合“双创双争”活动,县委隆重表彰了5名远教学用带头人、10名优秀站点管理员、20个示范站点,分别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三是每年定期培训“充电”。采取分级分层培训学习的形式,每年组织远教骨干人员到市、县培训学习,形成县、乡镇、村三级培训网络。两年来,县委远程办共组织在县上集中培训了8次1042人(次)。四是关心关爱远教技术骨干人员。多渠道培养锻炼远教骨干人员。今年以来,从全县挑选优秀的大学生村官上挂县委远程办跟班学习1-2个月,让他们全面了解和熟悉远程教育工作,把他们培养成行家里手。
以示范建设为抓手,切实起到引领带头作用。一是着力打造远教重点示范区。围绕全县基层党建和组织工作中心,把开佛乡作为远教重点示范乡,瞄准服务“四个长宁”建设目标,紧扣“千村春风工程”建设,打造“T”型“春风工程”重点示范区。二是认真开展“三学三强”活动。我县作为全省“三学三强”试点县,围绕省、市要求,制定方案,把龙头镇、开佛乡等5个乡镇作为今年“三学三强”的试点乡镇。龙头镇文化共享工程走进农家红白喜事,走进社区坝坝舞,成了农民喜爱的香饽饽。下长镇水果协会利用远程教育和文化共享设备在乡镇农贸市场宣传水果种植技术、营销渠道,让果农和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三是全力开展“双创双争”活动。作为全省“双创双争”活动的示范县,我县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意见方案,积极推行评选一批典型,赛出一批尖子,展示一批成果和典型的“一评一赛两展示”活动。在12月前,将采取层层推荐、逐一评选的方式,评选30个示范终端站点、20名优秀站点管理员、50名学用标兵等一批“双创双争”活动典型。
以星级创评为抓手,切实打造“实用多能”的远程教育品牌。一是积极开展星级示范站点创评活动。按照省、市、县星级示范站点的有关要求,加大创评力度。下发《关于开展远程教育星级示范站点评定工作的通知》,对争创市级以上的星级示范站点给予一定的经费奖励和政策上的倾斜。二是积极开展“比先进、争当先进”活动。在全县开展“三看三比”活动,即看站点管理人员的技术是否过硬,比谁的业务最精通;看远教站点的管理是否到位,比谁的作用发挥得最好;看谁的创新点子最多,比谁的产业发展得最好,在全县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学习氛围。三是积极开展“远教+基地+产业”活动。依托远教资源,确定开佛乡、梅白乡2个条件好、基础好的乡镇作为示范乡镇,按照“远教+基地+产业”的形式进行连片打造,培树了市委和市委远程办充分肯定的新农村建设示范乡。四是开通在线课堂暨视频会议系统。为更好地服务“百里新村、养生长廊”建设,我县投入40多万元在18个乡镇、27个示范站点等54个站点开通远教视频会议系统,实现网络信息一体化,使远教网络和互联网共助共享,加强乡镇与县级部门之间的零距离沟通、交流、探讨。
以宣传典型为抓手,切实发挥服务职能。一是拍摄专题片加大宣传力度。始终坚持以先进的事迹感染人,以典型的事例教育人,以优秀的片子鼓舞人,去年以来,先后拍摄了《新农村的带头人》、《希望在田野上放飞》、《科学耕耘谱华章》、《村官冯国强》等8部电教专题片,充分展示了我县组织工作、大学生村官等基层干部风采。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争当先进。二是继续开办“竹海党建”栏目。在县广播电视台联办 “竹海党建”,定期播放《共产党人》专题片,充分发挥远教在党建工作中的作用,提高老百姓的关注度,在全县营造浓厚的远程教育工作氛围。三是切实围绕组织工作服好务。始终坚持远教服务县委和县委组织部中心工作目标,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大力宣传营造氛围,积极为创先争优、乡镇党委换届等工作做好宣传报道服务,打造特色亮点工作。
以创建载体为抓手,切实加强学习提升党性修养。以网络、电视、报纸、远程视频会议、手机短信为核心的“五位一体”教学平台,切实加强了对基层党员的教育培训。一是创建网络媒体助学。在互联网上开通《长宁组工网》、创办《长宁组工》月报,直观宣传我县组织工作动态、远程教育工作、省、市“三学三强”、“双创双争”活动等有关内容和精神,让全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第一时间学习了解上级精神要领。二是拓展宣传信息辅助平台。通过远程教育辅助网站、基层党建工作信息系统、远程教育工作QQ群、党建微博等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宣传中、省、市的政策方针,让党员干部能全面多渠道学习。今年以来,利用手机信息平台向全县党员干部发送有关换届、组织工作方面的短信70000余条。三是开通“余泽鸿网络纪念馆”。在“七.一”期间,结合建党90周年,在互联网上开通“余泽鸿网络纪念馆”,并举行《长宁县党史》(第二卷)的发行和授书仪式,县委书记曾健和其他县领导亲自向部分单位领导赠书,要求把《长宁县党史》(第二卷)作为全县党员干部的必读教材,鼓励全体党员干部要强化感恩意识,在学党史中知党恩、跟党走,掀起了学党史的新高潮。
以整活队伍为抓手,切实提高远程教育学用水平。一是强力打造“五支队伍”。全县建成了由县委远程办干部、乡镇组织委员、大学生村官、乡镇中心校教育管理人员、村(社区)干部组成的五支共1000余名较为成熟的远程教育骨干队伍。二是建立表彰激励长效机制。出台《长宁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管理人员管理津贴实施办法》等6个制度办法,对每个站点管理人员每月给予40元的补助津贴,对争创为省、市、县星级示范站点的再分别给予40、20、10元/月的奖励。鼓励大学生村官“兼职兼薪”,负责所在乡镇1-3个远教站点的管理工作,实现站点管理全域覆盖。把远教优秀站点管理员和优秀站点列入每年“七.一”表彰。今年“七.一”,结合“双创双争”活动,县委隆重表彰了5名远教学用带头人、10名优秀站点管理员、20个示范站点,分别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三是每年定期培训“充电”。采取分级分层培训学习的形式,每年组织远教骨干人员到市、县培训学习,形成县、乡镇、村三级培训网络。两年来,县委远程办共组织在县上集中培训了8次1042人(次)。四是关心关爱远教技术骨干人员。多渠道培养锻炼远教骨干人员。今年以来,从全县挑选优秀的大学生村官上挂县委远程办跟班学习1-2个月,让他们全面了解和熟悉远程教育工作,把他们培养成行家里手。
以示范建设为抓手,切实起到引领带头作用。一是着力打造远教重点示范区。围绕全县基层党建和组织工作中心,把开佛乡作为远教重点示范乡,瞄准服务“四个长宁”建设目标,紧扣“千村春风工程”建设,打造“T”型“春风工程”重点示范区。二是认真开展“三学三强”活动。我县作为全省“三学三强”试点县,围绕省、市要求,制定方案,把龙头镇、开佛乡等5个乡镇作为今年“三学三强”的试点乡镇。龙头镇文化共享工程走进农家红白喜事,走进社区坝坝舞,成了农民喜爱的香饽饽。下长镇水果协会利用远程教育和文化共享设备在乡镇农贸市场宣传水果种植技术、营销渠道,让果农和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三是全力开展“双创双争”活动。作为全省“双创双争”活动的示范县,我县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意见方案,积极推行评选一批典型,赛出一批尖子,展示一批成果和典型的“一评一赛两展示”活动。在12月前,将采取层层推荐、逐一评选的方式,评选30个示范终端站点、20名优秀站点管理员、50名学用标兵等一批“双创双争”活动典型。
以星级创评为抓手,切实打造“实用多能”的远程教育品牌。一是积极开展星级示范站点创评活动。按照省、市、县星级示范站点的有关要求,加大创评力度。下发《关于开展远程教育星级示范站点评定工作的通知》,对争创市级以上的星级示范站点给予一定的经费奖励和政策上的倾斜。二是积极开展“比先进、争当先进”活动。在全县开展“三看三比”活动,即看站点管理人员的技术是否过硬,比谁的业务最精通;看远教站点的管理是否到位,比谁的作用发挥得最好;看谁的创新点子最多,比谁的产业发展得最好,在全县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学习氛围。三是积极开展“远教+基地+产业”活动。依托远教资源,确定开佛乡、梅白乡2个条件好、基础好的乡镇作为示范乡镇,按照“远教+基地+产业”的形式进行连片打造,培树了市委和市委远程办充分肯定的新农村建设示范乡。四是开通在线课堂暨视频会议系统。为更好地服务“百里新村、养生长廊”建设,我县投入40多万元在18个乡镇、27个示范站点等54个站点开通远教视频会议系统,实现网络信息一体化,使远教网络和互联网共助共享,加强乡镇与县级部门之间的零距离沟通、交流、探讨。
以宣传典型为抓手,切实发挥服务职能。一是拍摄专题片加大宣传力度。始终坚持以先进的事迹感染人,以典型的事例教育人,以优秀的片子鼓舞人,去年以来,先后拍摄了《新农村的带头人》、《希望在田野上放飞》、《科学耕耘谱华章》、《村官冯国强》等8部电教专题片,充分展示了我县组织工作、大学生村官等基层干部风采。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争当先进。二是继续开办“竹海党建”栏目。在县广播电视台联办 “竹海党建”,定期播放《共产党人》专题片,充分发挥远教在党建工作中的作用,提高老百姓的关注度,在全县营造浓厚的远程教育工作氛围。三是切实围绕组织工作服好务。始终坚持远教服务县委和县委组织部中心工作目标,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大力宣传营造氛围,积极为创先争优、乡镇党委换届等工作做好宣传报道服务,打造特色亮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