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额敏:推行“远程学吧”工程综合效益明显
作者: 发布时间:2011-12-13 15:02:51 点击率:46
2009年以来,针对远教站点全覆盖却“工学”矛盾突出、学用方式老套、服务功能欠佳的现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额敏县以信息网络为抓手,构建电视媒体、远程教育网络平台、额敏党建网站、互联网络“四位一体”的33个“学吧”运行模式,让各族党员干部群众走进这所“免费大学”,昔日“玩泥巴”的手玩起“网上冲浪”,进一步拓展了远程教育的综合功能。
加大投入,配强队伍。积极筹措资金40余万元,统一购置85台电脑、14个投影以及书柜、桌椅、视频头、耳麦、光碟包等配套设备,及时组织骨干力量进行IPTV网络电视等设备的安装和调试。严格按照笔试、面试、民主测评、持证上岗等程序,精心选配28名政治素质好,热爱远程教育事业,符合“优秀站点操作员”标准的担任“远程学吧”操作员,并统一进行设备操作与维护、教学组织管理等技能培训,确保能熟练掌握基本操作和处理常见故障。
强化管理,规范运行。制定《额敏县“远程学吧”管理办法》、《额敏县“远程学吧”借阅登记制度》、《“客户”意见收集和反馈制度》等6项制度,层层签订《国有资产设备管理使用责任书》,对“学吧”设备所有权、使用管理权以及设备的运行与维护作出明确规定。根据农村生产实际,合理安排服务时间,实行对外免费开放机制,规定每天定时(16:00—20:00)开放和周日全天开放,并采取设立征求意见箱、“需求点播箱”,开展定期座谈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党员群众的所想所需,对所提出的意见给予答复。
统筹资源,协调互补。本着资源统筹、协调互补的原则,有效整合教育资源,统一协调运作,强化优势互补,构建起电视媒体、远程教育网络平台、额敏党建网站、互联网络“四位一体”的运行模式,改变过去定点定时收看,实现了随时随看,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提供更多的学习方式和选择余地。通过购买书籍和下载、自制“本地化”的民汉两种语言的课件,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知识层次、工作岗位的党员干部群众需求,增强教育效果。共购买书籍8000余册,库存电教片和教学课件1100多套,硬盘存储空间达3200GB。
拓展服务,学以致用。打造“政治教育点”,结合喜庆重大节日、维稳宣传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上传党史影像、党建知识竞赛、各类先进典型等各类视频131个,组织学习928场次,培训5万余人次。创设“致富信息港”,通过游览昆仑网、小白杨网、三农信息网等,操作IPTV信息田园平台,看信息、学技术、解疑惑,共收集公布信息6600余条,解决疑难8000余件次,培育乡土人才、致富能手1600余名。成为“乡村俱乐部”,及时播放《开国大典》、《亮剑》、《乡村公路》等优秀影视剧200多场次,自编自演《喜看农村新面貌》、《开门红》等文艺节目,举办农作物栽培、农机具修理等技能大赛,培育农村新风尚。
加大投入,配强队伍。积极筹措资金40余万元,统一购置85台电脑、14个投影以及书柜、桌椅、视频头、耳麦、光碟包等配套设备,及时组织骨干力量进行IPTV网络电视等设备的安装和调试。严格按照笔试、面试、民主测评、持证上岗等程序,精心选配28名政治素质好,热爱远程教育事业,符合“优秀站点操作员”标准的担任“远程学吧”操作员,并统一进行设备操作与维护、教学组织管理等技能培训,确保能熟练掌握基本操作和处理常见故障。
强化管理,规范运行。制定《额敏县“远程学吧”管理办法》、《额敏县“远程学吧”借阅登记制度》、《“客户”意见收集和反馈制度》等6项制度,层层签订《国有资产设备管理使用责任书》,对“学吧”设备所有权、使用管理权以及设备的运行与维护作出明确规定。根据农村生产实际,合理安排服务时间,实行对外免费开放机制,规定每天定时(16:00—20:00)开放和周日全天开放,并采取设立征求意见箱、“需求点播箱”,开展定期座谈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党员群众的所想所需,对所提出的意见给予答复。
统筹资源,协调互补。本着资源统筹、协调互补的原则,有效整合教育资源,统一协调运作,强化优势互补,构建起电视媒体、远程教育网络平台、额敏党建网站、互联网络“四位一体”的运行模式,改变过去定点定时收看,实现了随时随看,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提供更多的学习方式和选择余地。通过购买书籍和下载、自制“本地化”的民汉两种语言的课件,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知识层次、工作岗位的党员干部群众需求,增强教育效果。共购买书籍8000余册,库存电教片和教学课件1100多套,硬盘存储空间达3200GB。
拓展服务,学以致用。打造“政治教育点”,结合喜庆重大节日、维稳宣传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上传党史影像、党建知识竞赛、各类先进典型等各类视频131个,组织学习928场次,培训5万余人次。创设“致富信息港”,通过游览昆仑网、小白杨网、三农信息网等,操作IPTV信息田园平台,看信息、学技术、解疑惑,共收集公布信息6600余条,解决疑难8000余件次,培育乡土人才、致富能手1600余名。成为“乡村俱乐部”,及时播放《开国大典》、《亮剑》、《乡村公路》等优秀影视剧200多场次,自编自演《喜看农村新面貌》、《开门红》等文艺节目,举办农作物栽培、农机具修理等技能大赛,培育农村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