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彝良:建立健全“六大机制”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
作者: 发布时间:2011-11-01 08:22:23 点击率:39
近年来,云南省彝良县坚持走群众路线,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建立健全群众工作“六大机制”,全力发展好、维护好群众的利益,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是建立领导干部定期接访下访机制。制定了《彝良县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工作制度》、《彝良县党政领导干部定期下访工作制度》,县委书记曹阜忠率先带头,将每月6日定位书记接访日。在县委的带头垂范下,各级形成了党政班子成员轮流接访和带头下访,让群众的诉求反映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同时,县乡村三级党政领导干部结合“十万党员进农家、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坚持每月定期到基层走访群众和带案下访,特别是到矛盾较为集中的地方,第一时间了解群众呼声和愿望,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二是建立重大决策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制定了《彝良县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在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政策和重大建设项目、改革措施、重大活动等事项都要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并规范评估程序,在严格实行公示、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尽可能使群众利益不受损,坚持做到不评估不决策、不评估不审批、不评估不实施,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是建立健全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健全完善县委政府信访接待室接处机制,制定《彝良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定期接访公示表》,并向广大人民群众公示公开。县委政府班子领导带头到信访接待室接待群众来访,为群众排忧解难;乡级建立群众工作站,整合了综治、信访、司法、法庭、派出所、安监、林业、计生、教育、卫生、国土等基层力量,建立一站式接待服务群众窗口,每个工作日有领导或工作人员现场接待群众,确保广大群众话有处说、怨有处诉、难有处解、事有处办。同时充分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职能作用,及时反映各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于积存问题多的及时组织专门力量,深入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化解民忧。
四是建立健全困难群众帮扶机制。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十万党员进农家、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进一健全帮扶机制,突出帮扶实效,重点关注、解决困难群众的就业、安居、民政救济、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生产生活环境等问题,让更多的困难群众受到实惠,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继续实施和完善“五携手”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和干部扶贫帮困长效机制,深化部门挂钩联系乡村、干部职工结对帮户和“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尽最大努力关心、帮扶困难群体,解决其生产生活中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五是建立群众诉求定期分析化解机制。制定了《彝良县社会矛盾纠纷和信访热点难点问题排查调处预警制度》,健全县、乡、村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实行定期排查与不定期排查、全面排查与重点排查、调研排查与专项排查相结合,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群众工作联席会,通报群众工作近况,分析形势,解决群众工作的重点问题。对排查出的隐患和苗头,全部建立台帐,并严格实行“包案”责任制,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到公平、公正、及时的解决。
六是健全群众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和强化责任主体,完善目标考核体系。对反映群众工作信息滞后、失真和瞒报、谎报情况的将严肃处理;对重视不够、部署不力、工作不到位、责任不落实,造成重信重访得不到有效解决甚至激化矛盾的,对因群众工作处置不当酿成较大事端或造成不良影响的,坚决依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
一是建立领导干部定期接访下访机制。制定了《彝良县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工作制度》、《彝良县党政领导干部定期下访工作制度》,县委书记曹阜忠率先带头,将每月6日定位书记接访日。在县委的带头垂范下,各级形成了党政班子成员轮流接访和带头下访,让群众的诉求反映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同时,县乡村三级党政领导干部结合“十万党员进农家、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坚持每月定期到基层走访群众和带案下访,特别是到矛盾较为集中的地方,第一时间了解群众呼声和愿望,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二是建立重大决策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制定了《彝良县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在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政策和重大建设项目、改革措施、重大活动等事项都要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并规范评估程序,在严格实行公示、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尽可能使群众利益不受损,坚持做到不评估不决策、不评估不审批、不评估不实施,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是建立健全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健全完善县委政府信访接待室接处机制,制定《彝良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定期接访公示表》,并向广大人民群众公示公开。县委政府班子领导带头到信访接待室接待群众来访,为群众排忧解难;乡级建立群众工作站,整合了综治、信访、司法、法庭、派出所、安监、林业、计生、教育、卫生、国土等基层力量,建立一站式接待服务群众窗口,每个工作日有领导或工作人员现场接待群众,确保广大群众话有处说、怨有处诉、难有处解、事有处办。同时充分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职能作用,及时反映各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于积存问题多的及时组织专门力量,深入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化解民忧。
四是建立健全困难群众帮扶机制。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十万党员进农家、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进一健全帮扶机制,突出帮扶实效,重点关注、解决困难群众的就业、安居、民政救济、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生产生活环境等问题,让更多的困难群众受到实惠,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继续实施和完善“五携手”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和干部扶贫帮困长效机制,深化部门挂钩联系乡村、干部职工结对帮户和“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尽最大努力关心、帮扶困难群体,解决其生产生活中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五是建立群众诉求定期分析化解机制。制定了《彝良县社会矛盾纠纷和信访热点难点问题排查调处预警制度》,健全县、乡、村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实行定期排查与不定期排查、全面排查与重点排查、调研排查与专项排查相结合,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群众工作联席会,通报群众工作近况,分析形势,解决群众工作的重点问题。对排查出的隐患和苗头,全部建立台帐,并严格实行“包案”责任制,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到公平、公正、及时的解决。
六是健全群众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和强化责任主体,完善目标考核体系。对反映群众工作信息滞后、失真和瞒报、谎报情况的将严肃处理;对重视不够、部署不力、工作不到位、责任不落实,造成重信重访得不到有效解决甚至激化矛盾的,对因群众工作处置不当酿成较大事端或造成不良影响的,坚决依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