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卓资县“三项机制”促党员争优秀动力由内生
作者: 发布时间:2011-10-28 09:59:27 点击率:46
内蒙古卓资县委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把关爱党员、激励党员活力作为深化创先争优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充分发挥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创了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呈现出三大亮点。
建立健全民主机制,保障基本权利。一是强化民主选举。坚持和完善“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党内民主选举”的“两推一选”制度,不断推进基层民主选举规范化、程序化、民主化。在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县委始终坚持“两推一选”制度,111名群众拥护、组织信赖的党员干部走上了村党支部书记工作岗位。二是保障民主权利。以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为着力点,全力推进乡镇、村(社区)两级党务公开、政务公开,进一步规范公开的内容、程序、时间和范围。111个村党支部向群众公开惠民、便民、利民和亲民事项1400余项,深得党员群众的信赖。三是增强民主决策。健全党政联席会议和意见征求等会议制度,在决策中注重探讨研究,增强决策正确性与科学性;完善定期汇报、通报、中心组学习制度。县委出台了《基层党建工作制度汇编》。全县基层党建工作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建立健全关爱机制,提供温馨服务。一是通过不定期走访和党日活动、党员大会、座谈会等方式,让广大党员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在第二轮公开承诺中,全县2000多名在职机关党员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向县委、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680多条。二是看望慰问老党员,通过了解老党员的生活状况,针对性地给予帮扶救济,离休老党员朱喜庆身体瘫痪,不能行走,医保局及时给其配备了家庭病床,老干部局为其配备了轮椅,解决了看病就医问题。三是邀请致富带头人、小康示范户现身说法,传授致富经验,引领一批党员致富,旗下营镇旧德义村共产党员靳利军以反租倒包的形式承包土地1.3万亩种植玉米、马铃薯、药材等经济作物,取得了社会和经济效益“双赢”。在他的引领下该村25名党员通过发展种植业走上了致富之路。四是建立党内关爱基金,通过采取党费列支、党员捐助、财政支持等方式,每年保持基金总额不低于20万元。对生活困难党员、建国前入党的收入低得老党员及1949年10月1日后到1953年12月31前入党的老党员分别给于救助或定期补助。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内在活力。一是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根据无职党员的从业状况、特长、年龄、爱好、文化程度实际情况,设定政策宣传、治安调解、扶贫帮困、信息传递、安全监督、环境保洁、文体活动、计划生育等14个岗位,为3000多名无职党员搭建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平台,实现了“有位有为”。二是开展党员“一包一”活动。结合县委“双结双促”(县直机关党支部与村党支部结对,县直机关党员与村困难党员结对,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贫困党员致富)活动,在全县有能力的党员中广泛开展 “一包一”活动,实行项目、脱贫双包扶。截止目前,参与包户的党员有4000多名,建立包扶对子达2700多对。
建立健全民主机制,保障基本权利。一是强化民主选举。坚持和完善“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党内民主选举”的“两推一选”制度,不断推进基层民主选举规范化、程序化、民主化。在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县委始终坚持“两推一选”制度,111名群众拥护、组织信赖的党员干部走上了村党支部书记工作岗位。二是保障民主权利。以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为着力点,全力推进乡镇、村(社区)两级党务公开、政务公开,进一步规范公开的内容、程序、时间和范围。111个村党支部向群众公开惠民、便民、利民和亲民事项1400余项,深得党员群众的信赖。三是增强民主决策。健全党政联席会议和意见征求等会议制度,在决策中注重探讨研究,增强决策正确性与科学性;完善定期汇报、通报、中心组学习制度。县委出台了《基层党建工作制度汇编》。全县基层党建工作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建立健全关爱机制,提供温馨服务。一是通过不定期走访和党日活动、党员大会、座谈会等方式,让广大党员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在第二轮公开承诺中,全县2000多名在职机关党员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向县委、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680多条。二是看望慰问老党员,通过了解老党员的生活状况,针对性地给予帮扶救济,离休老党员朱喜庆身体瘫痪,不能行走,医保局及时给其配备了家庭病床,老干部局为其配备了轮椅,解决了看病就医问题。三是邀请致富带头人、小康示范户现身说法,传授致富经验,引领一批党员致富,旗下营镇旧德义村共产党员靳利军以反租倒包的形式承包土地1.3万亩种植玉米、马铃薯、药材等经济作物,取得了社会和经济效益“双赢”。在他的引领下该村25名党员通过发展种植业走上了致富之路。四是建立党内关爱基金,通过采取党费列支、党员捐助、财政支持等方式,每年保持基金总额不低于20万元。对生活困难党员、建国前入党的收入低得老党员及1949年10月1日后到1953年12月31前入党的老党员分别给于救助或定期补助。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内在活力。一是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根据无职党员的从业状况、特长、年龄、爱好、文化程度实际情况,设定政策宣传、治安调解、扶贫帮困、信息传递、安全监督、环境保洁、文体活动、计划生育等14个岗位,为3000多名无职党员搭建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平台,实现了“有位有为”。二是开展党员“一包一”活动。结合县委“双结双促”(县直机关党支部与村党支部结对,县直机关党员与村困难党员结对,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贫困党员致富)活动,在全县有能力的党员中广泛开展 “一包一”活动,实行项目、脱贫双包扶。截止目前,参与包户的党员有4000多名,建立包扶对子达2700多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