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庆言:领导干部免职脱岗培训效果好、形式新
作者: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1-08-30 23:01:14 点击率:125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8月26日电 (记者 陈叶军)今天下午,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副校长殷庆言做客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结合学习“七一”讲话精神,以“深入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为题进行访谈。
去年中央颁布的《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提出,“探索完善干部免职脱岗培训”。在这方面北京市委党校实际上已经先行一步,走在全国的前面。
据殷庆言介绍,从2009年起,我们北京市每年举办一期区县局级领导干部研修班,对学员进行免职脱岗培训,学制一年。到现在为止已经举办了三期,一共培训学员67人,其中第一期、第二期的学员已经毕业,第三期目前正在党校学习。北京市的免职培训主要针对三种情况:一是在同一职位任职时间较长的干部;二是需要轮岗交流的干部;三是发展潜力较大,但任职经历相对单一的干部。比如在67位学员当中,有28位在同一单位工作10年以上,这个比例将近达到了40%。在67名学员中,区县局级正职16人,约占24%。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3人,占4%。博士11人,占16%。第一期学员平均年龄47岁,第二期学员平均年龄46岁,第三期学员平均年龄48岁。这些学员普遍担任领导职务时间较长,都是年富力强的领导干部。
北京市委对局级领导干部免职脱岗培训工作高度重视。比如从我们研修班班次的设置、人员选调名单、教学计划、学员毕业后的重新工作安排和分配,都是由市委常委会来研究决定的。所以,市委是非常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的。
北京市为什么要建立这样一个领导干部免职脱岗培训的研修班呢?主要是从这样三个方面来考虑的。
第一,彻底解决了工作和学习的矛盾。因为参加免职脱岗培训的干部,一律要免去现职,除了档案关系保留在原单位和保障工资、医疗等待遇,其他关系,比如党的关系,都转入市委党校,由市委党校进行管理,与原来的岗位和工作完全脱钩。所以,对他们来说,工作就是学习,学习就是工作,彻底解决了工学矛盾的问题。因为其他班次的学员都是带着职务来学习的,虽然他们到党校学习了,但是岗位工作脱不了钩,所以有的时候对学员的牵涉精力还是比较大的,免职培训确实把这个矛盾彻底解决了。
第二,创新了培训管理工作。对这个研修班实行全程的项目制管理,建立和强化了考学制度,由专家、学者、领导和市委组织部各干部处的处长,组成考核小组,建立对学员学习成果的评审考核办法,创新了人人编写案例教学等考核模式。所以对学员的学习、管理、考核是有一些创新的。
第三,促进干部培训与使用有机结合。市委组织部领导和各干部处的处长全程参与研修班重要教学环节和考学等活动,使培训成为直接、深入、全面考察干部的重要平台。形成学前免职脱岗、学后交流使用的全新制度设计,学员原则上不回原单位安排,前两期毕业的41名学员中交流使用的有38名,占总数的93%。保证干部培训与培养使用年轻干部更加紧密结合,前两期毕业41名学员中,从正局级提拔到副部级1位,由副局级提拔到正局级6位,参加学习的15位45岁以下学员绝大多数被安排到更加重要的岗位使用,研修班成为培养储备领导人才的“蓄水池”。
概括起来说,我们北京市建立局级领导干部免职脱岗培训制度,主要就是着眼于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结束之后,北京推动新一轮的科学发展,建设世界城市,同时也是更好地进行全市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
因为我们到现在为止已经举办了三期,第一期是探索,特别是从第二期开始,我们免职脱岗培训就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政治理论、执政党建设与党性修养、领导素质与能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这样四个教学模块。同时,我们还要赴井冈山学习一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还有,要在广东或者甘肃挂职锻炼两个月。为什么选择这样两个地方呢?因为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甘肃是我国的西部地区。通过这样不同的地区,增加我们学员的阅历。同时,还要赴新加坡公共服务学院学习考察三周。通过这一年的培训,我们是培训理论与实践、市内与市外、境内与境外相结合,这样增强我们培训的系统性和针对性。所以现在一年之内的研修班已经成为我们北京市委党校创新教学管理与模式的试验班和标杆班。
经过三年的实践表明,免职脱岗培训的效果的确还是很好的。为进一步做好首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习近平同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对北京市开展局级领导干部免职脱岗培训都分别做出过重要批示,认为这是在干部教育培训上的创新之举,要求对这项工作加以总结。目前,我们北京市的一些市属单位也开始试办,比如北京市的西城区、丰台区、市公安局也都开办了处级领导干部免职脱岗培训的班次,我们这项工作正在深入地进行。
去年中央颁布的《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提出,“探索完善干部免职脱岗培训”。在这方面北京市委党校实际上已经先行一步,走在全国的前面。
据殷庆言介绍,从2009年起,我们北京市每年举办一期区县局级领导干部研修班,对学员进行免职脱岗培训,学制一年。到现在为止已经举办了三期,一共培训学员67人,其中第一期、第二期的学员已经毕业,第三期目前正在党校学习。北京市的免职培训主要针对三种情况:一是在同一职位任职时间较长的干部;二是需要轮岗交流的干部;三是发展潜力较大,但任职经历相对单一的干部。比如在67位学员当中,有28位在同一单位工作10年以上,这个比例将近达到了40%。在67名学员中,区县局级正职16人,约占24%。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3人,占4%。博士11人,占16%。第一期学员平均年龄47岁,第二期学员平均年龄46岁,第三期学员平均年龄48岁。这些学员普遍担任领导职务时间较长,都是年富力强的领导干部。
北京市委对局级领导干部免职脱岗培训工作高度重视。比如从我们研修班班次的设置、人员选调名单、教学计划、学员毕业后的重新工作安排和分配,都是由市委常委会来研究决定的。所以,市委是非常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的。
北京市为什么要建立这样一个领导干部免职脱岗培训的研修班呢?主要是从这样三个方面来考虑的。
第一,彻底解决了工作和学习的矛盾。因为参加免职脱岗培训的干部,一律要免去现职,除了档案关系保留在原单位和保障工资、医疗等待遇,其他关系,比如党的关系,都转入市委党校,由市委党校进行管理,与原来的岗位和工作完全脱钩。所以,对他们来说,工作就是学习,学习就是工作,彻底解决了工学矛盾的问题。因为其他班次的学员都是带着职务来学习的,虽然他们到党校学习了,但是岗位工作脱不了钩,所以有的时候对学员的牵涉精力还是比较大的,免职培训确实把这个矛盾彻底解决了。
第二,创新了培训管理工作。对这个研修班实行全程的项目制管理,建立和强化了考学制度,由专家、学者、领导和市委组织部各干部处的处长,组成考核小组,建立对学员学习成果的评审考核办法,创新了人人编写案例教学等考核模式。所以对学员的学习、管理、考核是有一些创新的。
第三,促进干部培训与使用有机结合。市委组织部领导和各干部处的处长全程参与研修班重要教学环节和考学等活动,使培训成为直接、深入、全面考察干部的重要平台。形成学前免职脱岗、学后交流使用的全新制度设计,学员原则上不回原单位安排,前两期毕业的41名学员中交流使用的有38名,占总数的93%。保证干部培训与培养使用年轻干部更加紧密结合,前两期毕业41名学员中,从正局级提拔到副部级1位,由副局级提拔到正局级6位,参加学习的15位45岁以下学员绝大多数被安排到更加重要的岗位使用,研修班成为培养储备领导人才的“蓄水池”。
概括起来说,我们北京市建立局级领导干部免职脱岗培训制度,主要就是着眼于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结束之后,北京推动新一轮的科学发展,建设世界城市,同时也是更好地进行全市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
因为我们到现在为止已经举办了三期,第一期是探索,特别是从第二期开始,我们免职脱岗培训就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政治理论、执政党建设与党性修养、领导素质与能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这样四个教学模块。同时,我们还要赴井冈山学习一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还有,要在广东或者甘肃挂职锻炼两个月。为什么选择这样两个地方呢?因为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甘肃是我国的西部地区。通过这样不同的地区,增加我们学员的阅历。同时,还要赴新加坡公共服务学院学习考察三周。通过这一年的培训,我们是培训理论与实践、市内与市外、境内与境外相结合,这样增强我们培训的系统性和针对性。所以现在一年之内的研修班已经成为我们北京市委党校创新教学管理与模式的试验班和标杆班。
经过三年的实践表明,免职脱岗培训的效果的确还是很好的。为进一步做好首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习近平同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对北京市开展局级领导干部免职脱岗培训都分别做出过重要批示,认为这是在干部教育培训上的创新之举,要求对这项工作加以总结。目前,我们北京市的一些市属单位也开始试办,比如北京市的西城区、丰台区、市公安局也都开办了处级领导干部免职脱岗培训的班次,我们这项工作正在深入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