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村党员都“动”起来
作者: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1-08-30 21:40:52 点击率:43
从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7年了,从一件件经历的事情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农村的事能不能做好,关键要看党员。但在现实中,常常会感到对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缺少有效的抓手,对基层党员的评议,感性操作多、刚性操作少;模糊操作多、量化操作少;年终评议多、日常评议少。
如何改进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方式,成为我思考的重心。2006年,为了推动基层组织为群众办实事,镇里推行“村村都有实事计划”。抓住这个时机,我琢磨着能否把党员评议和村里的实事以及党员的岗位责任结合起来,以实事完成度为依据,用事实评价党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成效,并对“不作为”的党员进行告诫。
起初我也担心这项工作能否顺利推行,因为以前党员评议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现在要较真,大伙能不能实话实话,真正评出个真假优劣,推动基层工作?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我在镇党委班子会上拿出了《横山镇党员“实事评议”和不作为告诫制度》方案。大家认真讨论后,觉得抓好基层党建是在做乡镇的基础工作,一致同意在全镇20个行政村、31个基层党支部推开这项制度。
这项制度的考评面向镇全体党员,考评内容以各党支部每月开展的工作为主,包括上级党组织交办的中心工作,本支部(村两委)讨论决定的重大村级事务以及组织交办的其他工作等。考评办法实行“一月一报,一事一评”,对每位党员所做的实事进行“就事论事”客观公正的反映。
项家村是横山镇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村,自然村多而分散。村里党员57人,人数虽然多,但遇到干活的事,一些党员都是你等我、我看你,无法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因此各项工作很难开展。项家村被列入整治村,道路硬化、污水处理、水电统一规划安装等整治工作很繁重,特别是项目开工前的政策处理非常繁琐,仅靠村两委干部很难做好工作。
如何调动党员积极性,投入村庄整治?我组织驻村干部在项家村召开了全体党员大会,把党员实事评议和党员实事“不作为”告诫制度的内容传达给每一个党员。接下来,按照村庄整治的整体任务,给每位党员分配了具体的任务。
村民情沟通日里,我组织村党支部召集了党员和村民代表对党员的实事执行情况进行评议。一张张印着党员名字和工作责任的测评表发到了党员、代表的手中,大家都很慎重,党员和代表们都主动自发地进入“秘密写票处”画写测评票。测评结束时,我当场公布了测评结果,并严肃地对大家说:“每个月党支部都要对每个党员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议,评议结果公布在村宣传栏里,做得好、做得差,一目了然。”
这次评议大会对项家村党员触动很大,他们说,每个人的任务清清楚楚,迟干不如早干,以免被评差等级,丢面子。在党员的带动下,项家村政策处理工作非常顺利。现在村里主干道路全部硬化,群众高兴地说:“雨天也可以穿皮鞋了。”
在基层农村,当牵涉到个人利益的时候,也有个别党员的认识和行为与基层党组织的决策、群众的公共利益存在错位,影响工作的开展。对于这些党员,在开展党员实事评议中,镇党委对其进行严肃批评和告诫,让他意识并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
拓宽县乡公路时,刚好征用到凌角张村一名党员家的灶房。他提出了不合理的高额补偿要求。当时,这条路前段路段的村民都已接受了政策处理,后段路段的政策处理急待进行,灶房成了“中梗阻”,公路建设难以继续。村民对此议论纷纷。
村党支部派人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都遭到拒绝。镇党委对其口头告诫,希望他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这名党员仍然以各种借口回绝。村党支部向我汇报,我觉得对于这种党员就是应该用制度来管理,根据《横山镇党员“实事评议”和实事“不作为”告诫制度》,镇党委对其正式下达书面告诫通知书,让镇党委成员与其谈话,告知其问题的严重性,如果仍不作为的话,镇党委将按制度对其严肃处理。在严肃告诫之下,这名党员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接受了赔偿政策,拆除了灶房。
党员实事评议制度开展以来,得到了党员的认可、群众的好评。下西山的村支部书记李根清说:“实事评议,使党员为村里办事更主动了。”现在,村里的党员积极做好“五个带头”,争当学习星、创业星、服务星、文明星和维稳星的“五星”党员。而对于表现较差的党员,告诫制度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压力,党组织对党员的组织约束力进一步加强。
更让我开心的是,通过不断完善和总结经验,横山镇推行的党员“实事评议”和实事“不作为”告诫制度,在2010年获得了“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案例评选优秀案例”,案例材料编入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案例教材,我也作为唯一的乡镇获奖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中组部领导的表彰。
(作者系龙游县横山镇党委副书记)
如何改进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方式,成为我思考的重心。2006年,为了推动基层组织为群众办实事,镇里推行“村村都有实事计划”。抓住这个时机,我琢磨着能否把党员评议和村里的实事以及党员的岗位责任结合起来,以实事完成度为依据,用事实评价党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成效,并对“不作为”的党员进行告诫。
起初我也担心这项工作能否顺利推行,因为以前党员评议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现在要较真,大伙能不能实话实话,真正评出个真假优劣,推动基层工作?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我在镇党委班子会上拿出了《横山镇党员“实事评议”和不作为告诫制度》方案。大家认真讨论后,觉得抓好基层党建是在做乡镇的基础工作,一致同意在全镇20个行政村、31个基层党支部推开这项制度。
这项制度的考评面向镇全体党员,考评内容以各党支部每月开展的工作为主,包括上级党组织交办的中心工作,本支部(村两委)讨论决定的重大村级事务以及组织交办的其他工作等。考评办法实行“一月一报,一事一评”,对每位党员所做的实事进行“就事论事”客观公正的反映。
项家村是横山镇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村,自然村多而分散。村里党员57人,人数虽然多,但遇到干活的事,一些党员都是你等我、我看你,无法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因此各项工作很难开展。项家村被列入整治村,道路硬化、污水处理、水电统一规划安装等整治工作很繁重,特别是项目开工前的政策处理非常繁琐,仅靠村两委干部很难做好工作。
如何调动党员积极性,投入村庄整治?我组织驻村干部在项家村召开了全体党员大会,把党员实事评议和党员实事“不作为”告诫制度的内容传达给每一个党员。接下来,按照村庄整治的整体任务,给每位党员分配了具体的任务。
村民情沟通日里,我组织村党支部召集了党员和村民代表对党员的实事执行情况进行评议。一张张印着党员名字和工作责任的测评表发到了党员、代表的手中,大家都很慎重,党员和代表们都主动自发地进入“秘密写票处”画写测评票。测评结束时,我当场公布了测评结果,并严肃地对大家说:“每个月党支部都要对每个党员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议,评议结果公布在村宣传栏里,做得好、做得差,一目了然。”
这次评议大会对项家村党员触动很大,他们说,每个人的任务清清楚楚,迟干不如早干,以免被评差等级,丢面子。在党员的带动下,项家村政策处理工作非常顺利。现在村里主干道路全部硬化,群众高兴地说:“雨天也可以穿皮鞋了。”
在基层农村,当牵涉到个人利益的时候,也有个别党员的认识和行为与基层党组织的决策、群众的公共利益存在错位,影响工作的开展。对于这些党员,在开展党员实事评议中,镇党委对其进行严肃批评和告诫,让他意识并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
拓宽县乡公路时,刚好征用到凌角张村一名党员家的灶房。他提出了不合理的高额补偿要求。当时,这条路前段路段的村民都已接受了政策处理,后段路段的政策处理急待进行,灶房成了“中梗阻”,公路建设难以继续。村民对此议论纷纷。
村党支部派人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都遭到拒绝。镇党委对其口头告诫,希望他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这名党员仍然以各种借口回绝。村党支部向我汇报,我觉得对于这种党员就是应该用制度来管理,根据《横山镇党员“实事评议”和实事“不作为”告诫制度》,镇党委对其正式下达书面告诫通知书,让镇党委成员与其谈话,告知其问题的严重性,如果仍不作为的话,镇党委将按制度对其严肃处理。在严肃告诫之下,这名党员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接受了赔偿政策,拆除了灶房。
党员实事评议制度开展以来,得到了党员的认可、群众的好评。下西山的村支部书记李根清说:“实事评议,使党员为村里办事更主动了。”现在,村里的党员积极做好“五个带头”,争当学习星、创业星、服务星、文明星和维稳星的“五星”党员。而对于表现较差的党员,告诫制度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压力,党组织对党员的组织约束力进一步加强。
更让我开心的是,通过不断完善和总结经验,横山镇推行的党员“实事评议”和实事“不作为”告诫制度,在2010年获得了“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案例评选优秀案例”,案例材料编入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案例教材,我也作为唯一的乡镇获奖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中组部领导的表彰。
(作者系龙游县横山镇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