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连县在群众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来源:云南基层党建网普洱 发布人:普洱市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5-26 11:31:11
孟连县在群众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近年来,孟连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呈现出干群关系融洽、边疆和谐稳定、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发挥好“宣传员”作用。采取耐心细致、易于接受、清楚明白的方式方法,宣传教育好广大人民群众,切实当好政策法规“宣传员”。一是宣传好政策法规。党员干部主动承担政策法规“宣传员”的角色,利用群众大会、节假日和街天等群众集中时间,采取深入村寨、田间地头等方式,把政策法规宣传重点向农村延伸。二是培训好广大农民。组建农民教育培训宣讲团,深入村(社区)、企业、学校,宣讲中央、省委和市委重要会议精神,大力开展实用技术普及教育,两年培训农民627期43396人次。三是倡导好文明风尚。以建党节、国庆节、青年节等重大节庆日为契机,采取各种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大力宣讲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弘扬社会正气,树立文明新风,切实把广大群众引导到自我管理、发展致富上来。
发挥好“服务员”作用。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把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切入点,为民办事,让民得利,切实当好民生利益“服务员”。一是抓改革为民保利。“7.19”事件后,孟连县紧紧抓住橡胶产业改革这一重点,派出532名工作经验丰富、熟悉民风民俗和民族语言的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做群众工作,下大力气推进橡胶、茶叶等绿色产业改革,维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二是建平台为民服务。全县建成6个乡(镇)农民服务站、42个村级农民服务点,优选作风扎实、业务素质过硬的党员干部担任服务员,打破“七站八所”职能条块分割和分散办公的格局,为农民提供“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三是办实事为民谋利。以推行为民服务五项制度为抓手,采取党组织互联共建、党员结对帮扶群众的方式,筹措资金800万元,协调资金3000多万元,兴办实事好事4000余件,解决了一批就业、就学、就医、住房、交通等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发挥好“联络员”作用。疏通民意民愿渠道,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当好社情民意“联络员”。一是搭建民意诉求“高速路”。深入开展县委书记、县长“大接访”和党政领导班子“大下访”活动,县委书记、县长每月接访不少于3天,县四班子其他领导每月接访不少于2天,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和县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每月接访不少于2天,接访下访常态化,畅通了民意渠道。二是构建民情联系“直通车”。聘请1206名党员干部担任民情联络员,发放民情联系卡21300张,设立民意信箱98个,开通民心电话27部,开通民情邮箱97个,实现了民情联系联络化。三是构筑干部作风“监督哨”。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全面督查与重点督办相结合,督办与帮助、协调相结合,党政督办与业务部门督办相结合,采用电话、会议、调研等方式督办,确保民情民意有人管、有人问、有人办。
发挥好“调解员”作用。当好矛盾纠纷“调解员”,抓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作,努力构建和谐稳定新孟连。一是包案调处责任化。实行重点矛盾纠纷领导干部包案调处,做到“四定”、“三包”:即定牵头领导、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定办结时限,包调处、包跟踪、包反馈,确保矛盾纠纷调处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二是矛盾排查网格化。建立县、乡(镇)、村(社区)三级人民调解和信访工作网络,驻村、进组、入户做好群众工作,多方位、全天候搜集报送信访信息,化解矛盾纠纷,理顺村民情绪,对苗头性、倾向性的热点、难点问题,早介入、早化解,确保矛盾纠纷无一“漏网”。三是纠纷化解规范化。全面把握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信息,定期研究信访工作、分析信访形势,制订解决信访问题的具体办法措施,协调相关单位综合施策,合力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一年来,全县信访量同比下降了45%,矛盾化解率达到84%。
(市委组织部调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