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抓党建 依托载体 为民谋利求发展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普洱 发布人:普洱市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8-09 11:24:58
强抓党建 依托载体 为民谋利求发展
景信乡朗勒村党总支
朗勒村位于景信乡东南部,孟澜公路旁,与澜沧县东回乡毗邻,是孟连县的“东大门”。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752户2939人。村党总支下设11个党支部,有党员82名。自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以来,朗勒村党总支紧扣发展主题,大胆探索创新,推行“支部+协会”的模式,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开展自评自查,查摆问题,及时整改,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分类定级等次由开始评定的“较好”晋升为 “好”。
强抓党建,打牢基础增活力
一是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朗勒村党总支通过建立健全“三会一课”制度、开办党员读书屋、播放、收看党建知识电教专题片等形式,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时了解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和有关要求。同时,认真贯彻落实每月集中学习日制度,把每月20日定为党总支集中学习日,25日定为党员干部下基层学习日,并通过党员干部带着问题深入村组、深入农户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构建了党员带头、全民参与的学习格局,全面提高了村“两委”成员站在人民群众利益的基点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能力。二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在上级的指导下,朗勒村党总支不断规范党组织设置,创新“支部+协会”的党组织设置模式。以“四亮四评四创”为抓手,深入开展先进基层党组织、服务型党组织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狠抓党员队伍建设。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积极稳妥发展党员。大力实施“三培养”工程,着力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中的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把30名党员培养成了致富能手,把25名致富能手培养成了党员,把15名优秀党员中的致富能手培养成了村组干部。党员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全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夯实。三是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村党总支认真组织党员过好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通过大力推进党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建立“情系民生、勤政廉政”党课教育和支部党员勤政廉政制度,完善便民服务措施,积极帮助基层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谋发展,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依托协会,创新模式促发展
“群众要富,支部引路”。朗勒村党总支决心带领群众摘掉贫穷的帽子,共同发展致富。在上级的指导帮助下,通过深入调研分析,朗勒村党总支成立了“孟连县景信乡朗勒村三章小香蒜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行 “支部+协会”的模式,将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优势和协会技术、市场、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带领群众大力发展小香蒜产业。一是村党总支坚持党管协会的原则,把服务好协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实抓牢,指导和帮助协会建立健全协会章程和科学管理、民主监督、集体决策、利益分配等制度,建立健全理事会、监事会等管理机构,随时了解和掌握协会的情况,加强对协会的领导和监督,及时解决协会在市场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二是村党总支充分发挥政治上的优势,在坚持“农户自愿、入会自由”的前提下,通过宣传国家政策,开展“解放思想,发家致富”大讨论活动,现场观摩等方式,向群众广泛宣传加入小香蒜协会的好处,打消农民群众的思想顾虑引导群众自愿加入到小香蒜协会中,为协会发展壮大提供了保证。三是村党总支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筹资金、育人才、办培训,积极参与协会建设。村党总支通过争取项目资金、扶贫贷款、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等方式,帮助协会解决在生产中遇到的资金困难。指导协会选举负责人,为协会推荐各类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使一批有本领、懂管理、善经营的年轻党员走上协会的主要工作岗位。切实加强对会员的学习培训,增强协会会员的自身素质。通过“支部+协会”的发展模式,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开创了农村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互动相融的新局面。
为民谋利,富民强村聚民心
朗勒村党总支始终将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开展“四群”教育活动,巩固提升“三五”群众工作法,落实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脚踏实地为群众谋利益、办实事。针对农民群众关注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滞后、村级道路路况较差、就学难等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向上级争取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地改造、农村道路通达工程、文明路修建、安居房建设等项目。先后筹集20万元修建了8个村民小组10公里通村道路,解决农民群众行路难问题。多方筹集资金40多万元用于村完小改造,解决全村孩子就学难的问题。筹集资金18万元,为4个村民小组架设了人畜饮水管道。投资4万元为6个村民小组新建垃圾池10个。村党总支制定党员与困难户结对帮扶措施。全村有35名党员结对帮扶35名困难户,近年来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0余万元。依托“澜孟”公路穿村而过的区位优势,村党总支积极组织和动员农民群众发展运输业,餐饮业等,并帮助投资人协调银行贷款,千方百计帮助群众增收致富。这一系列的“民心工程”,架起了党群 “连心桥”,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提高,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空前高涨,有效地促进了全村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如今的朗勒村,家家户户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用上了清洁的自来水,修通了平坦的水泥路,村民之间和谐相处,村党总支班子团结干事,党员带头发展,村民勤劳致富,全村上下呈现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