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景东县龙街乡党委先进事迹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普洱 发布人:普洱市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5-24 08:37:59
创先争优“三百工程”先进典型展播
创先争优催开幸福之花
——普洱市景东县龙街乡党委先进事迹
景东县龙街乡地处哀牢山西坡,距县城
抓班子,树形象。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乡党委把抓班子树形象作为第一重点。一是认真抓好每周一学习例会制度,每月班子成员集中学习不少于4次,每次不少于2个小时,做到集体学习有记录,个人学习有笔记。二是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使民主生活会成为交心会、团结会和鼓劲会,从而增强了班子的整体合力。三是把团结放在班子建设的首要位置,班子之间形成了“讲团结、讲协作、讲奉献”的良好氛围。班子成员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分工协作、责任共担的双重原则,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理解,在一块“责任田”里“挑水浇园”,比贡献;在困难和挑战面前,班子成员总是冲锋在前,被广大党员群众称为“干实事、信得过的班子”。
抓队伍,强素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乡党委把抓队伍强素质作为第一主线。一是乡级拼盘70多万元资金建成12个党员活动阵地,实施“村村红旗飘”工程,建成9个“农家书屋”,完善12个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建设,组建12个业余文艺演出队。两年发展纳新党员78名,培训入党积极分子264名,将86名服务意识好、带头致富能力强的党员培养成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烤烟辅导员。二是通过开展公开承诺制、评星竞旗、设岗定责,在农林水等窗口单位开展“四亮四创四评”主题实践活动,全乡营造了“学先进、树典型、宣传典型、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全乡648名党员进行了公开承诺,153名无职党员进行设岗定责,348名党员分别评为学习星、业绩星、服务星、守纪星、正气星。
抓机制,推运转。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乡党委把抓机制推运转作为第一抓手。一是修改完善党委议事规则,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党政主要领导带班、班子成员坐班制度,中心工作、重大项目督查制度,考勤制度,建立健全效能告诫、诫勉教育、通报批评、责任追究等制度,形成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机制。二是由分片划线、领导包村向统一调配、目标管理、专业服务转变。实行实职副科以上领导分工联系产业,依托职能部门抓落实机制;按照产业化、专业化服务要求,对干部实行包产业、包项目、包技术推广应用等目标管理责任制。三是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对党政机关4个办公室、1所6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优化调整,不断整合干部资源,把干部放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优势。四是实行“一站式”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办事程序,减少中间环节,缩短办理时间,降低办事成本。
抓产业,拓增收。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乡党委把抓产业拓增收作为第一要务。一是找准发展重点,确定发展思路,结合当地实际明确了烤烟、林果、畜牧、茶叶四个支柱产业。二是通过科技信息和争取项目建设等途径,把本乡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传统的自然经济培植成为名特优商品经济。烤烟产业以每年5000担速度在增加,2011年交售烟叶51597.6担,实现烟农收入5007.6万元;2011年以乌骨鸡为主的畜牧产业收入3054万元,2012年全乡将培养规模养殖户17户,种鸡养殖户29户,孵化户13户;截止2011年全乡种植核桃6万余亩,人均3亩多,进入盛产期人均核桃收入可达1.5至2万元;龙街乡成为全县的烤烟大乡、核桃大乡、无量山乌骨鸡之乡。
抓民心,促和谐。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乡党委把抓民心促和谐作为第一接点。一是将全乡划分为1个一级民情责任区,12个二级民情责任区,159个三级民情责任区,明确了130名民情责任人,落实480户责任户。党委班子成员每年住村入户不少于60天,集中解决一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向群众宣传党的惠农政策,倾听群众呼声,解答群众疑问。二是在全市率先完成了农电网改造整乡推进,在全县率先完成了村庄规划整乡推进;2010年以来,实施8个整组推进项目,4个新农村建设项目,16件“一事一议”项目,5件人畜饮水工程,1500口小水窖,2件烟区水利建设,建成12个卫生室,完成3所小学排危工程,全乡通达工程全面结束,县乡油路全线通车。
近两年来,全乡实现“零上访”,各种纠纷不出乡,在全县乃至全市树立了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面旗。201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111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64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