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头致富做表率 引领群众奔小康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普洱 发布人:普洱市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8-12 09:32:12
带头致富做表率 引领群众奔小康
——墨江县联珠镇克曼村党总支党员李海东先进事迹
“那个小伙子有志气、很能干,小小年纪就带头养猪发家致富,全村人都很佩服他,大家管他叫小李总……”走进克曼哈尼山寨,我们听到当地的村民们这样评价他,他就是联珠镇克曼村克曼组发展致富带头人李海东。李海东,男,哈尼族,1981年生,初中文化,中共党员。
勤学好问,广取经。1997年,初中刚毕业的李海东一心想着好好读书,长大后找份稳定的工作,但无奈家里贫穷,兄弟姊妹多,父母亲东凑西借,却凑不足学费,16岁的他不得不放弃学业回家务农。一年下来,李海东觉得自己起早摸黑,却挣不到什么钱,于是跟着老乡到西双版纳打工谋生。三年的打工经历让他开阔眼界,决定放弃打工回家发展。2001年,回家过春节的李海东发现家乡仔猪市场前景较好,就用自己打工的积蓄和从亲戚、朋友处借来的8000元钱作为起步资金,建起20平方米的简易猪厩,购买5头母猪,开始他的致富路。由于缺乏养殖技术,5头母猪死了2头,剩下的3头产下16头仔猪,算算账,不赚反而赔不少了。面对失败,他不灰心,认真分析养殖失败的原因,制定新的养殖规划,主动查阅生猪养殖方面的书籍,积极参加县、镇、村级组织养殖技术培训,向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请教关于疾病防控知识,到周边双龙、南温等养猪大户家中参观学习取经,邀请养殖经验丰富的养殖能手到家指导养殖技术。几年下来,李海东掌握了畜牧养殖、饲料配方、病害防治等技术,总结了一套养殖实用技术,周边养殖户经常到他家里学习交流。
长远谋划,壮产业。2005年,仔猪市场价格大跌,许多养殖户纷纷出售母猪、种猪,但李海东认定市场会逐步好转,决定维持养殖规模,转变发展思路,发展生猪养殖。2010年,利用墨江酒江酒业公司在克曼村建紫谷生产基地的机遇,他加入“紫谷生产专业合作社”,带头种植10亩紫谷,采取“养猪—沼气—紫谷—饲料”的生态循环产业生产模式(谷壳、稻草用来喂猪,猪粪用来生产沼气,沼气水用来浇紫谷),发展生态养殖。随着行情好转,当年李海东出售仔猪和生猪净赚3万多元,加上紫谷收入2.6万元,全家纯收入达5万余元。为发展壮大全县畜牧业,县委政府实施“户均出栏十头猪”计划,出台的相关扶持政策。李海东抓住机遇,争取到5万元的创业资金,新建猪舍、优化品种,扩大养殖规模,猪场面积达400多平方米,有杜洛克、新华、约克等优良品种母猪26头、后备母猪20头,种公猪2头,保育仔猪160头。2012年,出售仔猪300头,出售肥猪130多头,出售额达40多万元,纯收入近20万元,他成为了全村名副其实养猪专业户。
热情助人,同致富。作为一个农村致富的青年党员,李海东始终将“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牢记心中,积极帮助周边的群众发展致富。对于那些有致富潜力,缺乏资金的村民,他以赊销仔猪、待肥猪出栏后回收成本的方式,帮助村民发展养殖业,每年至少要为周边农户赊出仔猪40头。主动为养殖户讲解“养猪—沼气—紫谷—饲料”的生态循环养殖技术,义务帮助养殖户配种、打针、阉猪,提供“一条龙”的养殖服务。在他的带领下,全村生猪养殖规模逐年在扩大,年出栏十头猪规模的养殖户已达30户,仔猪养殖户达56户,生态紫谷种植1200亩,全村生猪养殖收入超过200万元。在带领群众养猪致富的同时,他积极支持公益事业、热心帮助他人,主动将0.6水田让出来修建文明路,无偿出让1.2亩山地修建三面光沟渠、生产路,支持全村紫谷产业发展,当初穷乡僻壤的哈尼山寨正向幸福美丽的村庄悄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