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州“十二五”水利发展成效突出
作者:柳冠春 发布时间:2016-02-06 15:20:37 点击率:162
“十二五”时期是我州水利发展改革的黄金时期,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强势推进下,我州水利系统坚决贯彻中央、省和州一系列加快水利发展重大决策部署,牢牢抓住历史机遇,立足州情,及时调整完善工作思路,全州水利得到全面快速发展,实现了一系列重大跨越,胜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拟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水利发展与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就,为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谱写了西双版纳水利发展改革的新篇章。
水利投资规模再创新高
“十二五”期间,全州水利水电累计完成投资32.96亿元,是“十二五”规划目标投资30.44亿元的108.3%,是“十一五”时期的3.1倍,成为历次5年计划中水利投资规模最大时期。据统计,5年间全州累计争取中央和省级投资18.7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4倍;州县市安排水利投资11.1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9倍。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水源工程:完成了景洪市黄草岭和勐海县曼满两座中型水库扩建工程,新开工景洪市曼点水库及勐海县曼桂水库两个中型水库工程,完成了勐仑、凉水箐等一批小型水源工程的建设,新增水库总库容3930万立方米,新增灌溉农田4万亩,改善灌溉农田2.4万亩。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续建小(一)型3座、新开工小(一)型17座、新开工小(二)型135座项目除险,累计完成批复投资2.71亿元,可改善农田灌溉面积8.4万亩,全州历史性地实现了无病险水库,有效保障了水库安全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30.4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与国务院提出的在“十二五”末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目标相比,我州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工作任务。
灌区建设工程:勐海大型灌区建设完成投资10679.76万元,建成“三面光”沟渠71.41公里,新增灌溉面积3.0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1.4万亩,基本完成了骨干工程建设;建设了景洪市勐龙中型灌区,完成渠道防渗41.3公里,新增灌溉面积1.06万亩;同时建设了一批小型灌区工程。
城市防洪及河道治理工程:完成了南腊河勐腊县城段、南腊河勐腊县曼龙代段、流沙河勐海县城段治理一期、打洛跨界河流治理(一期)工程等项目建设,正在建设景洪市南阿河曼养——小街段防洪治理、景洪市普文河防洪治理、景洪市勐养河防洪治理、勐海县打洛跨界河流治理(二期)等工程,治理河道总长57.89公里,建设堤线长98.45公里,保护农田24.56万亩,保护人口45万人,建设总投资33737.01万元。项目的建设使重要城镇防洪标准提高到防御20年一遇洪水标准、农田防护达到10年一遇洪水标准,有效保护了国土,维护边境社会稳定。
山洪灾害防治工程:完成了一市两县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各年度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基本完成。全州范围内建设完善了水情、雨情站点及信息采集监测预警平台、预警系统等,总投资达3485.47万元,全州山洪灾害防治水平及信息快速反应能力有了极大提高。
中低产田改造及山区“五小”水利:“十二五”期间加快了以爱心水窖及和重点县为主的山区五小水利建设,共建成“五小”水利工程2418件,新增灌溉面积4.2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9.17万亩,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5万亩。
水土流失治理:“十二五”以来,全州各级各部门积极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工作,除水利部门的小流域治理项目外,尚有国土部门和林业部门开展的土地整治、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等。全州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3.9平方公里,与2004年相比,全州水土流失程度降低至22.51%。
水利改革和管理不断得到深化
水利改革取得成效。制定了《西双版纳州深化农村水利改革专项工作方案》,基本完成新一轮水价改革。成立了州水利投资有限公司和勐海县水利投资有限公司,为我州水利投融资改革奠定了基础。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分解各市县贯彻落实,并纳入了政府考核,基本完成了各市县水务一体化改革。
水利管理明显加强。重视水利管理工作,积极组织各市县水利工程管理培训和跟班跟岗培训工作。全州水利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管理水平和能力有较大提高。同时,按照进一步深化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改革的要求,明晰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落实了管护人员,健全了管护制度,使全州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行业自身建设有所突破。积极推进水利人才战略,加强在岗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激励工作方式和理念创新,充分发挥水利学会和水利工程行业协会的平台作用,注重水利科技人才培养,提升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和资历水平。积极争取人事部门人才政策,通过多种渠道增补、充实机关和基层业务部门人才队伍,有序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创建人才工作环境。积极鼓励水利基层管理服务单位积极开展科研课题的申报和开展,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平台建设。
通过不懈努力,“十二五”期间全州水利化程度达到51%,比“十一五”期末增加4%,实现了年均净增长0.8个百分点的目标,初步形成了全州水利保障体系,为全州经济社会良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水利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