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圈 推动六街科学发展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9-15 08:37:44 点击率:16
六街镇地处昆明、楚雄、玉溪三州市交界,距省城昆明68公里,总面积221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9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5万人;有7个党总支、105个党支部1155名党员。今年5月以来,镇党委以“筑坚强堡垒、树先锋形象、促科学发展”为主线,以“主动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圈,争当昆玉一体化建设排头兵”为主题,在“创”上作文章,在“争”上求突破,在“干”上出实招,推动了全镇创先争优活动的扎实有效开展。
承接产业转移,在率先发展上创先争优。能否抓住发展机遇、实现率先发展,关键在党组织、在党员干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镇党委紧紧抓住中央把云南建成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新昆明建设和市委、市政府推进昆玉一体化建设三大机遇,着力在打造“工业重镇、养殖大镇、生态集镇”,推动六街科学发展。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实大项目、好项目就是抓科学发展”的理念,把引进项目、落实项目作为践行创先争优、科学发展的主抓手和“试金石”。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多赢、错位发展”,立足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发展配套产业,承接产业转移,努力建设昆钢冶金熔剂生产基地、云南石炼配套产业发展基地和轻工业发展基地。目前,全镇共承接石灰石资源开发项目、林缘香料项目、泰山石膏板厂等工业项目7个,投资额达8.85亿元,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700余人。镇党委公开承诺的10项争创目标,涉及产业项目建设的就达6项。在昆钢碾挡山石灰石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征地搬迁中,镇党委实行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做到党委、政府领导和项目组党员干部联系包干到户,深入群众家中交心谈心,让群众都能安心搬家;二街村党总支和瓦家底村民小组党支部积极为搬迁户联系和寻找临时住房,解决群众无过渡安置住房的实际;6户党员户发挥模范作用带头搬迁,整个征地拆迁工作仅用了3个月,无拖延和扯皮情况,实现零纠纷、零上访。
夯实基础设施,在持续发展上创先争优。镇党委按照云南省工业重带发展规划,积极争取项目,狠抓工作落实,优化投资环境,筑巢引凤。优化工业发展环境和提升产业聚集功能,做好六街轻工业园区规划,打造易门继大椿树工业园区后的又一重要工业聚集区。目前,投资近2个亿的芦柴冲水库、扒河流域治理、六街烟区水利建设、小河水库出险加固工程、110 KV变电站建设、昆钢碾挡山石灰石资源开发进厂公路建设等基础设施项目的立项评审或实施工作有序推进。这些项目的建成,对增强六街工业发展后劲、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接轨新昆明、加快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圈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强化广大党员干部的执行力和创造力,把“阵地”前移,认真践行“一线工作法”,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在“实战”中强化宗旨意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全力做好服务、协调和建设工作。在芦柴冲水库建设中,镇村党员干部主动放弃休息日,带头加班加点,积极配合水利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做好地堪工作;芦柴冲党支部针对项目征地、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主动出击,及时召开党员干部和群众会议统一思想,研究解决办法,赢得群众对水库建设的理解和支持,征地工作正顺利推进,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服务大局、服务中心中得到充分展现,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得到提高。
惠及农民群众,在协调发展上创先争优。镇党委抓住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的重点,采取有力措施,问民需、解民难、促民富。一是抓实抗旱救灾工作。面对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镇党委把保民生、惠民生作为头等大事,根据库坝蓄水情况, 围绕保人饮、保春耕为重点来调配水资源,研究制定抗旱应急预案和蓄水、供水调度计划,采取“引、蓄、节、送”等有效措施,发动党员干部抗大旱、抢节令、促生产,实现了大旱之年无一户群众缺水、断水。二是抓好烤烟支柱产业。组织党员抗旱先锋队7个、出动车辆1800余台(次)积极参与运水移栽和保苗,保证全镇烤烟适时移栽,为完成全年150万公斤烤烟生产任务奠定了基础。动员和鼓励广大党员干部带头早栽烟、多栽烟,落实科技措施,增强了广大烟农抗旱救灾夺丰收的信心。小旧村组长、党员李会云针对部分群众因干旱或缺少劳力不愿在规划区内栽烟的实际,主动承租5户8亩土地带头栽烟,既保证了规划连片面积的落实,又带动了群众栽烟的积极性。三是大力发展畜牧产业。认真落实各项畜牧产业扶持政策,加大良种推广、引进力度,抓好动物疫病的综合防控,提高畜牧产业效益。加强与正大集团合作的力度,坚持走“集团+基地+农户”的养殖路子,投资750万元建成6个标准化肉鸡养殖小区,充分发挥养殖小区的辐射作用,46户党员养殖大户带动124户群众发展规模养殖,使畜牧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又一亮点。上半年,全镇畜牧业产值超过5000万元。四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争取和整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整村推进等资金,硬化村庄道路、解决人畜饮水困难,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今年共完成247口“希望小水窖”建设。共投入1000多万元,硬化村庄道路44000米,解决了49个村民小组13000余人出行难的问题,使村庄道路宽起来、村容村貌亮起来,真正让群众得到实惠,共建共享发展成果。
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局,有力的促进了全镇经济的发展,今年上半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0991万元,同比18253增长15%;工业总产值达到26600万元,同比增长17.3%;农民人均纯收入2600元,同比增长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