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促和谐 创先争优建佳绩——六街镇摩所九组党支部创先争优纪实
作者:易门县创先办 发布时间:2011-12-26 09:58:42 点击率:6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六街镇摩所九组党支部立足回、汉杂居的实际,坚持以“创民族团结和谐村,争当‘双带’致富标兵”为主题,以民族关系好、经济发展好、社会治安好、村容村貌好的“四好”为目标,努力建设文明和谐、团结奋进、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民族特色示范村。
——团结靠支部,支部挑起重担子。摩所自然村是易门县最大的回族聚居村,有农户256户859人。其中,九组共75户326人,全部是回民群众,党支部有党员15人。村党支部立足回、汉等民族杂居的现状,始终把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作为主要任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创先争优促和谐”活动,切实抓好民族宗教工作,正确处理各种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充分发挥党支部凝聚人心的作用,努力巩固民族团结和谐示范村成果。在党支部的引导下,回、汉等民族相互尊重各自的民族风俗习惯,村里回族家庭有事请汉民,汉族家庭有事也请回民,真正体现了“远亲不如近邻”的俗语,在摩所村,回汉各族群众互相帮助,亲如一家,既和睦共处、和衷共济,又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多年来,回族与周边汉、彝等民族和睦共处,关系十分亲密,从未发生过民族或宗教纠纷,2005年和2010年,分别被县民宗局和县委、政府评为民族团结示范村。
——带富靠党员,带头做出好样子。党支部坚持培养与带富并重的原则,深入开展“说给群众听,争当群众贴心人;带着群众干,争当群众领路人;做给群众看,争当致富带头人”的“三争当”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培育党员致富典型,提升党员带头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结合公开承诺,15名党员纷纷采取行动,办顺民意、解民忧、暖民心的实事好事,年老的党员依据自身实际,作出“调节家庭邻里关系 ”、“维护村组环境卫生”等承诺,发挥余热,带头奉献;有专业特长的年轻党员作出“寻找致富信息、传授实用技术”、“带头发展经济”等承诺,主动发挥“双带”作用,帮扶和带动其他群众,使党组织和党员与群众的距离明显拉近,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在全村营造了“人人心存感恩,个个知恩图报;人人遵守法纪,个个科学创业;家家和睦相处,户户倡导文明;事事维护团结,处处体现和谐”的良好氛围。无商不活、无工不富,如今,10名在餐饮、运输、养殖、建筑等行业取得较好发展的党员积极发挥“双带”作用,主动联系帮扶困难群众20余户,带动帮扶对象大力发展种、养产业,带动本村组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多渠道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共同寻找致富门路。
——致富靠产业,发展坚持好路子。摩所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以烤烟、肉牛、肉鸡为主的种养业和以餐饮、运输、建筑为主的第三产业,村民增收渠道多,生活条件较为宽裕。村党支部结合本村实际,以被列为市级基层党建示范点为契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交通优势、民族特色优势,在提升原有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坚持走“以种养业为主,餐饮业、运输业、建筑业并重”的发展路子,抓住回族群众历来就有养殖牛羊的传统,在特色产业上求突破,把牛羊产业化经营作为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来抓,大力发展本地肉牛特色养殖业,目前,已扶持发展规模养殖户17户。同时,村党支部把党建工作与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与关注民生相结合、与提高服务能力相结合,村党支部利用远程教育站点和带领党员群众外出“取经”的方式,使广大党员群众和养殖户及时把握种植业的发展动态、了解国家政策、掌握市场行情,增强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意识,增加了农民收入和发展后劲,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636元,“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经济发展”的氛围日渐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