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门县积极构建城乡统筹党建的新格局
作者:易门县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11-09-28 10:15:20 点击率:58
易门县结合实际,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服务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党建动力,积极构建目标相协调、工作相呼应、成效相促进、服务相衔接的城乡统筹党建新格局。
构建城乡统筹的组织体系。一是横向连接。实行村与村联建、村与社区联建、村(社区)与企业联建,实现区域组织网络化。龙泉街道江口村积极与辖区内的企业联姻,按照企业的需求,先后向企业培养、输送专业技术人才210多人,既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又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的问题,实现群众增收与企业发展的“双赢”。二是纵向延伸。延伸党组织的触角,把党组织建在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产业链上,实现党组织全覆盖的目标。十街乡的十街、张所两个村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建立洋葱协会党支部,在洋葱种植、管理、销售等环节发挥市场引导、技术指导、销售服务的作用。三是全面整合。以产业链为纽带, 打破行业界限,在公司+农户的生产联合体上,将企业的资金、技术等优势资源与农村的土地、劳动力等优势资源双向对接,统筹实施企业和农村的发展规划,优化企业与所在村或龙头企业与周边产业基地村的组织设置,建立联合型党组织,推动企业、农村共同发展。六街街道茶树村结合辖区内非公企业党员人数少的实际,帮助企业与三贤村联姻,建立村企联合党支部,实现村企联动。
实施城乡人才互动工程。坚持以选聘大学生村官、下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鼓励优秀乡土人才创业为主渠道,充分发挥城乡人才的作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在基层组织建设上,积极帮助农村党组织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逐步理清工作思路,建立各类信息台帐。在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上,充分发挥学历高、眼界宽、思路活的优势,大力实施帮扶农户科技致富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上,积极参与乡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充分发挥政策宣传员、工作战斗员、任务督导员作用。在人才资源开发上,通过提供优惠政策、优化创业条件,积极吸引长期在外打拼、有一定成就的人才带资金、带项目、带技术返乡创业,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源转化。27名流动党员实现返乡创业。
开展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一是实施部门包村。坚持把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与县属部门挂钩包村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联系单位人力、物力、财力优势,因地制宜,切实解民忧、帮民富、办实事,做到联系一个村、抓出一个典型、树立一面旗帜。挂钩联系部门党员领导干部坚持每年到联系点2次以上,利用“七一”、党员冬训等时机给基层党员上一次党课或作一次专题报告。二是开展“支部联建”活动。利用机关党组织对政策了解多、接触多、学习多的优势,推行机关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联建,每年为联建村解决1—2个制约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有效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县医院党支部经常组织党员职工到边远的山区村开展义务体检、送医送药下乡活动,帮助群众解决看病难的问题。三是建立“联组包户”制度。全县副科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和乡镇党员干部每人联系1个党支部和1个村民小组,并联系1—2户农户,一般党员干部联系1户农户,积极帮助其选好路子、选准项目,解决信息、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难题,为群众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实现党员教育管理一体化。一是整合资源,实施党员分类教育培训。针对年龄、文化、职业等不同情况,整合党群、政法、涉农等部门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县乡党校主阵地的作用,积极整合教育示范基地和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等教学资源,采取短期集中、结对帮教、跟踪培训等方式,举办政策宣讲、法律讲座、技能讲授等专题培训班,实施分类培训。两年来共举办专题培训班127期6100多人次。二是开辟渠道,提高党员致富本领。立足培养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合格的产业工人,利用发展劳务经济的优惠政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平台,开辟职业中学、农广校、就业服务中心等培训渠道,开展学历知识、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党员致富本领。三是建立机制,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建立组织部门与公安、劳动、计生、民政等有关部门的联动机制,建立健全城乡流动党员信息资源库。目前,已建立在册登记管理的流动党员412人。依托工商联、行业产业协会,在流动党员集中地组建党组织,管好、用好党员咨询服务平台,建立以流出地管理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双向管理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