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家县“三联户”制度结实农家亲
作者:巧家县“四群”办 王家富 发布时间:2012-04-23 18:06:56 点击率:9
自“四群”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巧家县从建立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入手,在全县全面实行领导蹲点联户、干部职工结对联户、建卡经常联户的干部联系群众制度,推动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直接联系群众,感知、感受和感想群众的所思、所盼,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问题。目前,全县已有41名处级领导干部、440余名科级干部、3700余名一般干部深入基层,直接联系群众68663户,协调落实各种项目193个,涉及资金8678.28万元,让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
领导蹲点联户,当好服务表率。县委下发了《中共巧家县委关于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县处级领导干部每年住村不少于15天,结对直接联系群众不少于5户;县直各部门领导干部每年住村时间不少于20天,结对直接联系群众不少于6户;乡镇领导干部每年住村时间不少于30天,结对直接联系群众不少于8户。在蹲点联户中,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迈开步子,带头开展调查研究,带头宣传方针政策,带头关心群众疾苦,带头为群众办实事,带头落实增收措施,培养了亲民、爱民的深厚感情,密切了与群众的感情。县委书记方宗辉,县委副书记、县长丁开路,县委副书记王刚等县领导把“四群”教育“三深入”与实地察看旱灾旱情和春耕备耕情况相结合,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把民情恳谈会开到村组、开到农民家里、开到田间地头,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罗俊林深入挂钩扶贫点白鹤滩镇水塘村村民小组开展联系群众工作,与农民同胞们“同吃、同住”,详细了解生产生活情况,一起商量脱贫致富的办法思路,帮助困难户解决了实际困难。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陆卫华深入到崇溪乡背风村指导抗旱救灾工作,走访慰问“四群”教育联系户,并与乡、村干部共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之策。县四家班子其他领导也相继深入到各自的“四群”教育联系点和联系户家中开展联户工作,帮助基层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问题。截至
干部职工联户,形成服务合力。县委印发了《巧家县在“四群”教育活动中开展“四包三百两本一报告”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规定各部门领导干部包村组工作机制,实行科级以上干部包村组联户,其他干部结对帮扶联户,积极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工作格局。按照《巧家县在“四群”教育活动中开展“四包三百两本一报告”活动的实施方案》要求,县委组织部深入挂钩扶贫点白鹤滩镇水塘村蹲点调研,帮助群众引水抗旱促春耕,深入移民包保点白鹤滩镇旱谷地调研,为全县干部树立了榜样。县政府办为挂钩联系点金塘乡梨树村解协调项目资金3万余元,解决了梨树村活动场所办公配套项目资金。县委宣传部、县纪委、县交通局、县移民局等大批单位都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为群众做了一大批实事好事,深受群众好评。其他各行各业根据单位部门职能,既联系工作服务对象和所属单位基层群众,深入挂钩村联系群众。截至
建卡经常联户,确保服务实效。建立《民情联系卡》,注明干部姓名、工作单位及职务、住址、联系电话等信息,送达所联系群众,方便经常联系;建立《民情登记卡》,记录群众家庭基本信息、生产生活状况、反映的事项、需要解决的问题、落实情况以及基层组织和群众评价,便于掌握情况、组织考核和群众监督。通过建立“双卡”,让每一名干部都能掌握联系农户的详细情况,让每一位困难群众都能找到联系帮扶自己的干部,解决了群众的联系难、问计难、发展难问题,做到干部有责任、群众有帮手,真正做到与群众同参与、共商量、想办法,确保联系群众工作持续有效,推动全县跨越发展;建立《民情日记》工作制度,推动党员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察民情、解民忧,办事情,确保联系服务取得实效。县委“四群”办及各乡镇和部门共印发了《民情日记》5000余本,《民情联系卡》10万余张发到每名干部职工,带动各级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目前,全县各级干部共建立《民情联系卡》68517张、《民情登记表》68517份、《民情台账》19525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