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三届三次全会提出我市发展新目标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1-23 15:13:02 点击率:3
来源:昭通新闻网
2012年,我市生产总值完成379.6亿元(全国40多万亿元,全省7224亿元),人均GDP7139元(仅为全国的24%,全省的45.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95元(为全国的64.3%,全省的76.5%),农民人均纯收入2768元(是全国的46.8%,全省的70%),也就是说,从2013年至2020年的八年内,我市的年均GDP增速要达到25%(现价)、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速要达到15%,才能基本上赶上全省平均水平。
党的十八大报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要求。市委书记夜礼斌指出,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要清醒地认识到,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奋斗目标,我们的差距还非常大。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必须立赶超之志、鼓跨越之劲,苦干实干拼命干,以百倍于人的努力,自加压力,奋起直追,闯出一条超常规、赶超式、跨越式发展道路,才能在全国、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不掉队、不拖后腿。
为了给我市未来八年的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顺利实现夯实基础,市委三届三次全会对全市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提出建议:生产总值增长1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8%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4‰以内。
夜礼斌强调,以上这些指标是充分考虑了内外部环境、资源禀赋条件审慎权衡提出的,有的指标留有余地,有的指标则需要加倍努力才能实现,这也是考虑到全面追赶全省小康社会目标而提出的。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地抓产业,努力壮大实体经济,在今年的“产业建设年”中下大力气打好产业培植这场攻坚战,使产业兴市、产业强市、产业富市的口号更加响亮,举措更加扎实,效果更加明显,以培植、壮大产业为突破口,做大园区经济、做活民营经济、做强县域经济,打好“三大战役”;要持之以恒打基础,切实增强发展后劲,加快以交通、水利、电力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创新思路建城镇,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坚持“强化昭鲁一体化的中心辐射功能,加快改变中南、东北两大片区面貌,充分展示昭阳、镇雄、水富三大城市窗口形象,全面提升八个县城建设水平,着力建设一批沿边、沿线、沿江集镇”的城镇建设基本思路,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力争全市所有乡镇中心集镇改扩建基本完成。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认真解决好一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全力以赴保民生,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各族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文化促繁荣,提升发展软实力;要深入推进“七彩云南·昭通保护行动”和“森林昭通”建设,统筹兼顾重生态,努力建设美丽昭通;要加大各类社会矛盾的排查力度,注重源头治理,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矛盾和问题,齐心协力促和谐,不断夯实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为实现当前和今后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市委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团结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在新的征程中努力推进富民强市跨越发展,为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不懈努力。
(记者 马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