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老乡亲的贴心人——记大寨镇海口村共产党员付春平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7-06 10:52:01 点击率:178
付春平是大寨镇海口村的一名委员,2011年4月22日,巧家县实物指标调查工作队正式出征进驻大寨镇移民搬迁区,付春平同志被抽调参与实物指标调查工作,他是海口村大花地社人房和土地调查组成员,不同于别人的是他有着调查组成员和本村委委员的双重身份。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和普通的移民工作者,付春平同志始终遵循“一切为了移民群众,做广大移民的贴心人”这一理念,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谱写了一曲“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动人乐章。
火热的天气有火一样的热情
“五月的海口是火热的”这句话的由来不仅是因为五月份海口这里的天气酷热难当,更是因为今年5月的海口一下子进驻了近400名实物指标调查组成员,在这里热火朝天的开展调查工作。
“万事开头难”调查工作刚刚开始,问题就随之而来,由于移民群众的不理解,各方面矛盾相当尖锐,移民工作队伍经受了严峻的考炼。加之恶劣的天气,很多工作队员晚上回到住处都怨言满腹、工作的热情也一落千丈。面对这样的状况,付春平同志并没有像其他同志一样消沉下去,他想到的是,只有电站建设顺利实施了,老百姓搬迁了,才会有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和前景,他认为工作再苦也是值得的。为了鼓励思想消沉的同事,他主动将自己相对凉快的住宿调换到了最热的一间住房,同事不好意思说“不换了”,他却说:“我都在这里生活了30多年了,都习惯了,你就换吧!”,同事才跟他换,但是同事哪里知道,他虽然是海口村的,但是家却在海口村的者拉村民小组,那里海拔要比移民搬迁区高1000多米,与搬迁区完全是两个气候。就这样为了搞好工作,他默默地发扬着党员无私奉献的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一点点的鼓舞自己和同事们的信心,带动了大家的工作热情。
从亲戚朋友入手打开工作局面
实物指标调查工作涉及到的是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切身利益——住房问题、土地问题、人口问题。由于沿江公路刚刚修通三四年,搬迁区也是在公路修通后的三四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刚刚建好就要搬迁,移民群众心理准备不足;一方面由于当地老百姓的文化素质不高对有关政策理解不深,导致一些移民不愿外迁,一度出现不与调查组工作人员配合的现象,要么有意刁难,要么故意回避工作人员。甚至还有极少数人,不顾法律法规、调查实施细则,威吓工作人员提一些违背调查标准的要求,使实物指标调查工作陷入了困境。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积极向工作组组长建议,从自己的两家亲戚朋友开始,打开工作局面。第二天一早他就带着工作组一行十多人朝着亲戚家走去了。到了亲戚家,刚说明来意,他亲戚就说“你带他们来吃饭来玩我都欢迎,来叫我搬,咋说都不行”一句话就又说僵住了,他马上开玩笑的说“不行就算了,咱们还是亲戚嘛,我叫他们先走,我要在你家吃早饭”。又悄悄的和组长说你先带他们出去,我一个人先做做思想工作。就这样他一个人留下来了。他苦口婆心的做了一个多小时的思想工作,亲戚终于答应配合工作了,很快工作人员就顺理成章的完成了这家的人房调查工作。调查工作由此打开了局面。
哪里需要哪里去
工作全面打开了,由于他本身就是当地人,也是村委会干部相对于其他同事老百姓和他熟悉得多,对他也十分信任,不论大事小事,只要一出现问题或矛盾,就找他去调解。白天东奔西跑,晚上还回到住处还是有一大帮老百姓来找他问这问那的。记得在5月中旬,镇上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到搬迁区为老百姓现场办公,解决一些政策性问题。一见面,他就主动介绍起情况来。老张家是人口落户的问题、老李家是财产分割的问题……一股脑儿的说出了十多个问题。工作人员问他这么多问题你都能了然于胸是怎么记住的,他笑笑掏出了一个笔记本说:“每天不管到哪里,有问题了能解决当场就解决,不能解决的我全部记到本子上了,晚上回来就琢磨这些问题咋个才能解决,本子都快翻破了记不住也不行了”。三天的时间他带着工作人员入户36户,接待群众102人次,化解矛盾16件,现场解决问题22件次,出具相关证明25份。及时的为群众解决了实物指标调查工作中遇到的各方面问题。他总是说:“搞实物指标调查工作,要带着感情来工作”,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无论到哪家哪户,他总是设身处地的站在移民群众的角度帮助群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不难看出他早已成为了群众身边的贴心人。
自实物指标调查工作开展以来,离家就短短几公里,但是他却经常来不及回家,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现在是老百姓最需要我们的时候,也是考验我们村级党员干部的时候,我们应该全力做好自己的工作”。是的,他把浓浓真情奉献给了移民群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