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家县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3个月侧记--放飞梦想踏征程 扎根深山谱新曲
作者:巧家县委新农队办 丁发寿 发布时间:2012-06-04 10:43:26 点击率:85
夏日炎炎,骄阳似火。在巧家的村村寨寨,一支318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组成的工作队,时时穿梭于田间地头,访民情、抓落实、办实事、强组织、谋发展、促和谐……他们扎根深山与群众日夜奋战,一个个坚强的背影,凝聚成一股股强大的力量,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歌,在巧家的大山中回荡。
梦想,从这里起飞
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两强一堡”战略的机遇前,2011年11月25日,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上省委作出决策,继续选派新一轮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和指导员,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按照省委要求,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从县级以上机关选派,每个机关每年选出五分之一的干部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深入农村深入群众,一年一轮换,五年全轮完。对大多数省市县机关工作的干部来说,工作、生活在城市,农村是一个陌生的天堂,他们也梦想过农村的山山水水。2012年2月25日,318名省市县三级下派组成的巧家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开始了他们梦想的征程。这一次,他们梦想的机会实现了,他们倍加珍惜这次到农村学习锻炼的机会,以崭新的精神面貌积极投身到所驻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中。
足迹,在这里留下
有了梦想,就有追逐梦想的足迹。巧家县318名新农村指导员用行动践诺着,驻村后迅速转变角色,放下架子,走进农村。不到民间走一走,哪只百姓疾和苦。驻崇溪乡背风村指导员王凯用心记下了13户至今还住着茅草屋的农户名字;崇溪乡柏木村指导员王波看到乡亲们人背马驮生活用水的艰辛,心里经不住一阵寒酸……指导员们与老百姓交朋友、谈知心,访民情、问民苦,拉家常、话家事,干着农家活、吃着农家饭、喝着农家酒、说着农家话,在谈笑间了解村情民意,晚上认真记录在民情日记中。短短3个月,他们的足迹留在了所驻村的每一个角落,全县指导员共走访群众2.3万人次,记录民情日记17200余篇,完成驻村调研报告318份,完善驻村发展规划179个。
感动,在这里流淌
真正为群众而默默奉献的人不会想到不朽,时间不会消没他们的业绩。巧家县粮食局下派崇溪乡马洪村指导员李国斌,一个很帅气的小伙子,时常不顾炎热酷暑,跋山涉水了解村里产业情况,为在全村发展养殖业,培育典型带头作用,他担起风险,用自己的工资为村民王文治担保50000元的贷款,当地村民树起大拇指称赞他。蒙姑乡大朵村指导员赵开正为驻村协调抗旱工作经费30000元,水泥350吨,村村通电视设备100套。昭通市国土局下派包谷垴乡燕麦沟指导员宁立华为乡村争取抗旱经费15万元,争取5000元改善办公条件,争取一个240万元的项目,用于开发整理土地,修村社公路。
每一个指导员的身上都有闪光的精神品质,每一寸点点滴滴的工作都在闪烁着熠熠光芒。市教育局下派中寨乡中寨村指导员谢晓清发挥教育部门优势,为中寨乡中心学校协调电子装备2套,课桌椅150套,资金10万元用于学校营养早餐食堂建设,并组织教师外出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驻包谷垴乡青山村指导员何海付,利用自己在县检察院工作、懂法律法规的优势,为所驻村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援助服务5件次,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参与调解民事纠纷3起,为村民邻里之间和谐相处架起了连心桥……
风雨铺就指导路,点滴铸就大业绩。全县318名新农村指导员多方奔走,靠“娘家”、找部门,3个月来为驻村争取项目67个,资金520余万元,已落实118万元,办实事557件,个人捐助83100元。如今,一句句“党和政府就是好”“你们来了,我们就不怕了”的心声不时在村村户户中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