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家县人力办“五举措”狠抓劳务输出促农民增收
作者:巧家县人力办 发布时间:2011-12-22 20:28:36 点击率:128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任务。为确保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有序开展,取得实效。县、乡两级分别成立了人力资源开发工作领导组,专门负责全县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组织、培训、协调和领导。形成了县有人力办、乡镇有劳动社会保障事务所、村有劳务输出工作站、村民小组有联络员和带头人的四级联动网络。同时,年初与各乡镇及有关部门签订目标责任状,层层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并将劳务输出工作纳入县委、政府重点工作进行督查督办,做到年初有布置,半年有检查,年终有考核。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精心组织,上下联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为有效开发我县农村人力资源,做好劳务输出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建立信息网络,拓宽就业渠道。首先构建了全县人口信息平台。通过对全县农村劳动力和富余劳动力进行摸底调查和登记,进一步掌握了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和技能状况。各乡镇分别对这些劳动力状况进行了分门别类的建档,随时可供查询,为劳务输出及规划打下了坚实基础。其次建立用工信息网。一方面积极主动和外界沟通联系,通过各类媒体特别是互联网广泛收集外地用工信息,建立信息库;另一方面进行实地考察。组织考察组到发达地区,对规模较大的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并签订用工协议。发布用工信息,加大宣传力度。第三及时在网站发布信息,加强了内外联系与沟通,并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与用工单位、中介机构联系,及时将用工信息送到农民工手中,努力搭建巧家劳务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实现信息网络化、科学化管理,不断拓宽我县农民工的就业渠道。
三是强化技能培训,提高输出质量。该办始终把抓输出前的培训,大力提高农民工的基本素质作为提高劳务输出质量的重点来抓,借助实施“阳光工程”和“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等项目机遇,拟定培训方案,成立培训领导组,建立健全了农村职业培训网络。首先是按照注重实用的原则,选定和编写培训教材。其次是按照“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加大农民工技能培训力度。认定了以县职业中学(农广校)为龙头的培训基地。第三是加强与用工单位的联系,根据用工单位的需求,积极开展订单培训,实现了农民工与培训机构、中介机构、用人单位的有效对接。通过培训,我县外出务工人员的基本素质得到提高,部分农民还掌握了一技之长。
四是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全面系统地报道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成功经验、先进典型等,同时采取召开座谈会等方式,组织外出务工能人与群众面对面座谈,现身说法,让农民工相互交流经验,传递信息,发挥社会力量和能人作用以及利用“三缘”关系(血缘、人缘、地缘),鼓励和带动乡亲外出务工,大造舆论声势,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主动服务,畅通转移就业渠道。协同各相关部门为农民工建立了“绿色通道”,积极为劳务输出开“绿灯”,快速、优惠地为务工人员办理相关证件。积极开展维权服务,与县司法局续签了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的协议,及时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服务,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使他们安心在外务工,敢走、会走、能走和走好,为农民工创造良好的务工环境。
五是创新输出模式,带动更大转移。为带动更大更多劳动力转移,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劳务输出模式,注重培养和扶持乡镇的“劳务经纪人”、“劳务带头人”、积极组织劳动力转移能人队伍,并创造条件,建立激励机制,让能人队伍经常活跃在基层,扩大能人带动效应,带动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提高转移输出的组织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