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保山创先争优让小社区撬动大服务
作者: 发布时间:2011-11-09 16:46:41 点击率:10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云南保山市城市社区人口30多万人,有辖社区的街道办事处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40个(其中:隆阳区20个、施甸县2个、腾冲县8个、龙陵县5个、昌宁县5个)。全市现有基层党组织4422个,其中:党委152个,总支509个,支部3761个,共有党员106974名。目前,全市共设立街道党工委2个,社区党总支17个、社区党支部23个,居(村)民小组等党支部71个、党小组392个,党员7000多名。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保山市深入开展“讲服务,创建温馨家园;讲秩序,创建文明家园;讲共建,创建平安家园;讲团结,创建和谐家园”的“四讲四创建”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健全体系、彰显模范、强化培养、共驻共建、加大投入、完善服务,有效的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让“小社区”撬动温馨、文明、平安、和谐的“大服务”。
健全体系,让社区党员——安家
为适应城市规模扩大和行政区划调整的需要,根据城市街道社区工作形势和任务要求,理顺党建工作领导体制,优化社区组织设置,全市在创先争优活动中适时对街道、社区党组织的设置形式进行了调整。设立了两个街道党工委,17个符合条件的社区党支部调整设置为党总支,在社区内新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60个,新社会组织建立党组织8个,还根据党员结构设置了个私、老干、农村等党支部,使每一名党员都合理地在一个党支部内安家,不断提高党员参与组织活动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了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同时,在创先争优活动中,通过加强领导,典型示范,进一步带动社区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全市共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联系点54个,建立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点20个,其中:省级1个、市级5个,县(区)级14个。龙陵县社区党组织坚持把发展重点放在建立各种协会上,在协会上建立党支部,走“支部加协会、支部带协会、党员带群众”的发展路子。由社区总支书记、副书记、委员等分别任会长,组建了不同形式的协会。其中农村党支部组建建筑、石斛、养鱼、鸡枞菌加工销售协会,去年发展会员240人,争取实现会员年人均纯收入6600 元以上;个私党支部组建运输、黄龙玉加工销售、家政等协会,去年发展会员590人,争取实现会员年人均纯收入10000元以上;老干党支部成立红白喜事协会,形成了“一家有事百家帮”、“三万三讲促文明”的良好局面。
彰显模范,让社区党员——护家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全市始终重视加强社区党员队伍建设,运用多种载体改进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社区建设中不断彰显。一是推进社区党务公开。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社区党组织进一步以设立固定的公开栏和制作党务公开报告清单为主要形式,对组织建设、重大事项、党员管理、党员发展、党费收缴、评比表彰和慰问帮扶等事项按时予以公开,并采取会议、通知、书信、谈话等辅助形式,灵活、有效地扩大党务公开的覆盖面。同时,聘请素质高、热心社区工作的居民担任监督员,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的多种形式,增强党员主体意识,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二是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围绕党员经常性教育的要求,针对社区工作者党员、离退休职工党员、下岗失业职工党员、在岗职工党员、流动党员的不同特点,加强分类管理,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制度,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开展理论学习,定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和党性分析活动,使社区党员队伍素质得到了提升。三是创新载体,搭建党员活动平台。为了积极构建社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全市在社区组建了1456人的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为2567名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推行党员公开承诺制,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广泛开展 “创先争优”、 “一帮一”、“一带一”等活动,组织和动员广大党员积极参与社区管理、社区服务,为群众大办实事、好事;深入开展“困难党员关爱行动”、送温暖和互助帮扶等活动,努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等问题,使党员感受到党的温暖。隆阳区在社区党员中开展“争当十员创佳债”评比活动,即争当路线导向的播音员,政策法规的宣传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解决困难的服务员,脱贫增收的辅导员,履行职责的办事员,安全生产的监督员,社会稳定的消防员,科学发展的指导员,廉洁办事的勤务员,将“十员”标准制作成“共产党员十星级示范户”牌子,在创先争优中,通过评比为7个社区70户共产党员授牌;施甸县社区党组织通过开展走进群众交心谈心的“八个走进”活动,即走进企业,社区干部与他们共商企业发展的困难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尽力帮助他们协调项目、资金;走进残疾人家庭,社区干部跟他们交心谈心,询问病情、生产、生活等问题,并为他们送去慰问品;走进百岁老人,社区干部给他们送去慰问品,并耐心倾听老人在生活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要求,认真梳理并结合实际进行解决;走进市县人大代表,向他们征求社区的发展、经济增收、改善民生、社会稳定、社区和谐的良策;走进下岗职工、社区失地居民,了解他们的生活、生产及个人收入情况,并鼓励他们树立信心,积极投入到生产、生活中去,力求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走进侨眷老人,为他们送去慰问品,并详细询问老人的生活、身体健康情况,并为老人解决实际困难;走进退伍军人,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并让他们为社区、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走进广大党员社区干部为年老体弱的老党员送材料上门,送学上门。四是积极改进流动党员服务、教育、管理工作。全市开通了“12371”党员咨询服务电话,在社区设立了党员服务点,全方位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服务教育管理。通过加强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党组织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体现。龙陵县社区党组织建立党员分类管理制度,推行“三知五管”,即:知思想、知去向、知现状;对所属党员实行“直管”,对在职党员实行“协管”,对流动党员实行“参管”,对企业离退休职工党员、大中专毕业生和复退军人党员实行“接管”。昌宁县社区党组织建立“三知四清五掌握”工作机制。“三知”即对党员知基本情况、知经济状况、知作用发挥;“四清”即对辖区人口做到居民基本情况清、重点人员情况清、流动人口情况清、贫困群体情况清;“五掌握”即对辖区情况做到掌握驻社区单位基本情况、掌握社情动态、掌握热点难点问题、掌握宗教管理状况、掌握社会治安情况。
强化培养,让社区干部——顾家
全市各级党组织积极拓宽渠道,打破地域、行业、身份界限,改进用人机制,采取公开招考、招聘、选拔、轮岗、交流、下派、竞争上岗等多种方式,调整充实社区领导班子,选好配强社区党支部书记和社区居委会主任,优化社区干部队伍结构,从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复员转业军人中选贤任能,将一批年富力强、素质较高、热爱社区工作的优秀干部充实到社区“两委”班子,改变了社区干部年龄老化、素质偏低的落后面貌。在社区党组织换届中,全市积极探索“公推直选”、“一肩挑”等做法,昌宁县在全县社区党组织中进行了“公推直选”,并总结出了“十步工作法”,龙陵县全部实行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一肩挑”。目前,全市城市社区“两委”成员共有483人,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312人,通过换届选举,一批素质高、能力强、作风正、愿意为群众服务的居民走上社区工作岗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一批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进入社区干部队伍,这些专业人才在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社区矫正、社区禁毒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社区志愿者组织和社区志愿者队伍得到了发展,全市已登记的社区志愿协会有2个,社区志愿人员已有600多人,其中已登记注册的有218人,成为推动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腾冲县还将党小组长、居民小组,公益性岗位人员统一纳入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使用,每个社区配备的计育员、劳保员、维稳员、残联专干、禁毒专干等专职人员,同时成立物业管理队伍、巡防队、调解委员会、文艺队等综合管理队伍,使社区全方位实现“有人管事”。同时,着眼提高社区管理、服务的本领和能力,落实分级培训任务,全市不断加大对街道干部和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培训力度。近年来,采取集中学习培训、外出考察等措施,共轮训社区干部1529人次。大规模的教育培训,使街道干部和社区工作者的政治素质、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同时,社区专职干部岗位补贴标准进一步提高,五县区均已建立了社区专职干部养老保险制度,社区专职干部人均岗位补贴达到700元以上,每个社区办公经费平均达到了2万元。
共驻共建,让辖区单位——助家
为构建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党组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条块结合、共驻共建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各县(区)立足实际,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成立了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发挥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积极开展共驻共建活动,动员和协调驻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共建。几年来,社区党组织与驻社区单位结对共建规模越来越大,已由原来单一的“一对一”结对共建,发展到多方联建、区域共建及跨区域共建,参与共建单位达350多个,与社区党组织结成共建对子的机关团体单位党组织达57个。共建内容也从以前简单的物质资助,发展到经济共振、环境共治、稳定共护、服务共兴、文明共建,达到了信息共通、资源共享、实事共做、社区共管,有效地把党的工作和党的活动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增强了党建工作的渗透力。社区与共建单位通过“结对包建”、“结对共建”、“共驻共建”等各种形式的共建活动,整合社区资源,以党建带共建,以共建促发展,既提高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又促使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转变了机关作风,取得了良好的“双赢”效果。腾冲县通过开展共驻共建,与辖区内企业、单位互帮互助,各项事业得到驻社区单位的大力支持。如观音塘社区通过开展共驻共建活动,得到辖区企业和单位的理解和支持,赠送工作车辆一台,办公用具若干,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社区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为社区提高服务水平打下了基础。昌宁县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召开了以“抓党建、促和谐”为主题的驻社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座谈会,构建了以乡镇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内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格局。龙陵县开展“激情广场大家乐、环境卫生大家讲、邻里互助大家做、社区安全大家保、和睦家庭大家创”等主题实践活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推动共建。
加大投入,让基础设施——美家
按照“统筹规划、优化整合”的要求,全市各级党组织充分利用社区活动场所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有利时机,新建和改造了部分社区办公和活动用房,2008年至今,全市共投入资金4258.63万元,新建了32个城乡社区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同时投资225万元,新建了保山市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建立了服务平台、完善了内部管理系统。初步形成了以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为主体、各类专项服务设施相配套的社区服务设施网络,解决了部分社区办公用房、“一站式”服务窗口和包括党员活动室、老年人活动中心、工青妇组织活动室、青少年活动室、体育健身室、文化活动室、图书借阅室、残疾人康复室、大会议室、电教室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社区综合活动场所。
完善服务,让社区居民——爱家
全市各级社区党组织从实际出发,从居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立足自身优势,广泛开展富有特色的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办了许多深受群众欢迎的好事实事,解决了许多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有力促进了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通过大力推进社区各层面的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点建设,积极培育各具特色的服务组织,建立健全街道社区服务体系。一是广泛建立了社区服务中心(站)。全市共41个,其中:县(区)级2个、街道级2个、社区级38个,社区服务中心(站)推行“开放式”办公和“一站式”服务,积极为社区党员群众排忧解难。二是促进了社区思想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科技活动进入社区,建设了社区文化中心(室)38个,丰富和活跃了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三是促进了社区服务功能的完善。兴办多种社区便民服务项目,直接为社区居民提供无偿或低偿服务。社区服务的内容和项目不断拓展,全市已建立社区服务站24个,“爱心慈善超市”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3个。还建立了劳动保障所6个,社区劳动保障协管员66名,积极帮助社区居民就业。四是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化。各社区通过广泛开展“文明小区”、 “文明单位”、“无毒社区”、“无邪教社区”等创建活动和“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营造了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浓厚氛围。五是促进了社区社会治安状况的改善。设立社区综治维稳室40个,社区警务室25个,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40个,法律援助工作站115个,大部分社区组建了社区联防队伍,落实综治维稳、安全防范措施,有效地维护了社区内良好的治安状况,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安全感。同时,全市社区工作也得到了上级的肯定,2009年 1月9日,保山市隆阳区黉学社区、腾冲县秀峰社区荣获“省和谐示范社区”荣誉称号,同年10月19日黉学社区在全国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会议上又被授予“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