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日报:巧家“十二五”开局之年开门红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1-04 17:26:16 点击率:2
来源:昭通日报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站在新起点上,巧家县以“科学和谐跨越发展”为主题,以调优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县为中心任务,抢抓机遇,夯实基础,改善民生,扩大开放,振兴产业,构建和谐。全县呈现出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大局更加和谐稳定的可喜局面。巧家,在“十二五”规划的轨道上,开局之年开创“开门红”。
在抢抓机遇中创造“开门红”
据巧家县委办提供的统计数字显示:2011年,预计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2亿元,同比增长15.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实现24.2亿元,同比增长48.5%;工业总产值预计实现12.2亿元,同比增长2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达1.38亿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342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075元,较上年分别增长26.57%、10%和12.02%。
资料表明,巧家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部分指标还创造了历史新高。巧家不仅实现了“十二五”开门红,更为“十二五”缔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究竟是什么动力,使巧家在“十二五”规划的轨道上创造出新业绩、实现“开门红”?透过成绩,人们看到的,是巧家紧紧抓住千载难逢的多重机遇主动谋发展的丰硕成果。毋庸置疑,通过“十二五的努力,金沙江沿线、牛栏江沿线、昭巧二级公路沿线和环药山”“三带一环”经济格局的形成和出滇入川“大通道”的贯通,为巧家赢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世界性产业结构升级换代转移、国家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建设、白鹤滩巨型电站建设等多重战略机遇的叠加以及由此形成的综合政策优势,为巧家赢来了千载难逢发展机遇。
巧家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抢抓机遇、奋力赶超,确定“四基地一屏障”奋斗目标,创新“改善民生、扩大开放、夯实基础、振兴产业、改善生态、构建和谐”举措,实施交通水利立县、工业强县、开放活县、科教兴县、文化旅游名县、特色产业富县“六大战略”,巧家所积蓄的能量开始释放,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速、全面提升。县委书记方宗辉满怀信心表示,只要我们不懈怠、不松劲,满怀发展激情,保持高昂干劲,继续抢抓机遇,经过“十二五”的努力,巧家完全能够实现全面振兴,完全能够实现富民强县的目标。
在真抓实干中演绎“开门红”
思路和目标确定后,抓落实就是决定因素。“广大干部不仅要创新发展思路、抢抓发展机遇,还要破解发展难题、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十二五’的宏伟蓝图变成一个个现实。”县长丁开路时常这样告诫全县广大干部。
2011年2月,巧家县召开的县委十届十四次全会和县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明确了“十二五”时期和2011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目标任务,关键是抓好落实。会议刚结束,县委、县政府就组织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立即投入春耕备耕和昭巧二级公路、小河“7·
为强势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巧家县实行县级领导挂钩重点企业制度,延伸开发优势资源,改造升级传统工业,黄桷树电站、治乐河电站等重点项目工程快速推进,小河铅锌采选公司、白鹤滩建材水泥厂和荣华石膏矿业有限公司新增生产线投入生产,白鹤滩建材有限公司100万吨水泥生产线开始生产。2011年,巧家县向上争取项目16个,投资达1.114156亿元,完成项目备案26个,总投资79.8124亿元。矿冶、水电、原煤、锌粉、水泥等产量保持增长态势,产业集群所释放的“核能”成为“全面提速,全面提升”的重要因素。
在夯实基础和改善民生中凸显“开门红”
民生为天,民生为重。在新起点上,巧家县坚持夯实基础不放松,改善民生不动摇,致力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统筹城乡进步,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推进昭巧公路、通乡油路和建制村公路路面硬化、县乡公路养护及通达工程建设,改善交通状况。全面启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小海子水库,实施大海水库、孔家营水库除险加固和潘家沟小流域治理等重点水利工程。2011年共完成投资20213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2平方公里,建设农村沼气池1万口,建成各类水利工程3452件,有效解决了4.6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在改善民生方面,巧家县从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抓实就业再就业和救灾救济、农村五保供养和优抚安置工作,完善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启动建设16500平方米廉租房工程,建成校安工程61660平方米,新增城镇就业1900人,失业保险参保7602人,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培训农民工9031人,转移劳动力12.7168万人,实现劳务工资性收入13.9亿元;争取各类专项扶贫资金4100万元, 1.12万人贫困人口越温脱贫,踏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其次,投资200万元实施茂租、红山、小河、中寨、炉房等五个乡镇文化站项目,建成84个农家书屋;整合涉农支农资金2616万元,协调投入信贷资金447.48万元,建设20个省级重点建设村、1个市级、6个县级、19个乡镇级新农村示范点,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山村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
掀开新篇章 创造新辉煌系列报道之一
◆通讯员 施汝坤
开栏的话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站在新起点上,巧家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重大成绩。本报从今日起,开设“巧家十二五开局之年开新篇”栏目,集中报道2011年,巧家县在推进“十二五”规划战略中迈出的新步伐,取得的新成就、新业绩和积累的新经验,动员和鼓舞全县各族人民振奋精神,坚定信心,为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既定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