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教育如何入脑入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6-02 16:17:10 点击率:11
编者按
从教室走到现场,从单纯听讲到身临其境,红色教育基地为党性教育开创了一种新形式。
了解更多、触动更大、感受更深……依托红色资源的红色教育基地,以鲜活生动的现场教学大大提升了党性教育的效果。然而,入脑入心难的问题仍然存在。当前,党性教育面临什么新挑战新要求?对红色教育基地而言,破解党性教育入脑入心难应从何着手?本报记者邀请了三位干部教育培训权威专家就此进行探讨交流。
主持人:本报记者 刘云
讨论嘉宾:
干部代际更替呼唤党性教育转型 陈燕楠:近年来,干部代际更替特征明显,越来越多的70后进入厅级干部队伍,80后干部开始进入处级干部队伍,并且在未来3-5年内,他们将成为相应队伍的主体。与50后、60后相比,70后知识扎实,但信念和传统方面有所欠缺。火红的革命年代已远去,革命传统如何传承?这对党性教育提出了挑战。 我认为,现阶段做好党性教育,要找到年轻干部认识事物的规律。比如,50后、60后党员干部到延安学习,大都怀着“朝圣”的心态;但70后、80后党员干部来的时候更多是揣着问题而来,会有更多的思考。这就要求我们把党性教育的课堂打造成一个互动的课堂,让学习成为一个探究的过程。党性教育要转型,由简单灌输式向生动活泼的主动探究式学习转变。 梅黎明:调查显示,70后、80后对党的历史了解相对少一些。作为党的干部,如果对党的历史不尽了解,对党会有感情吗?党性教育就是要激活他们内心的“红色基因”,把党的知识融入党员干部的心里。 个别人认为,历史经验过时了,新办法才管用。党性教育就是要破除这种历史和现实的割裂感,让党员干部认识到历史是一脉相承的。历史与现实如何结合?这个问题永远在路上。对于成人的教育,不光是学习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感悟精神品格。共产主义的理想、和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这些好的品格在历史人物中顺手拈来。此外,也要用张云泉等当代楷模的例子来印证井冈山精神的传承。要通过创新形式,把这些优良作风和品格传输给大家,让大家用心去感悟,从而锤炼党性,内化为投身工作实践、履行岗位职责的实际行动。 从感动一阵子到影响一辈子 陈燕楠:要客观看待短期培训的效果。通过十天半月的培训彻底改变一个人是不可能的。党性教育难在深入、认同、保持。好在党性教育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多方因素能够互相作用、产生合力。红色教育基地依托一段段历史记忆、一个个历史人物,让学员产生强烈的心理和情感触动,这些体验和理论联系起来之后会产生强大震撼。 增强短期培训的延续效果,就要在党性教育中围绕“真”字做文章,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实现“四真”要让学员把自己摆进去,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红色资源发挥最大作用,要探索课堂教学、现场教学、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综合发挥作用。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讲理论,要通过案例分析、提问交流,提升学员参与度。党性教育还要给学员社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了解改革开放之后的老区。从这个意义上说,国情教育也是党性教育的一部分。 冯俊:党性教育要真正入脑入心,首先要让学员系统地学习经典著作,其次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和业务学习、能力提高联系在一起,发挥理论解释世界、改造世界的作用,真正触动灵魂,从感动一阵子到影响一辈子。为此,党性教育要做到三点:一是把学员价值观的引领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引导干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二是加强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执政思路的研究,开设中央精神专题解读课程,为学员及时把握中央政策导向提供理论支持。三是紧密配合党的各项重点工作、主要活动,把它们引入课堂,以“多途径、渗透式”的教学模式,在各类班次、各种教学活动中突出相关教学内容。比如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组织学员作好党性分析,引导学员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搞好教育也要做好研究 梅黎明:党性教育就是补理想信念之“钙”。“钙源”从哪来?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如何唤醒党员干部对共产党历史的一些记忆?只把历史存放在展览馆里不行。党性教育要常态化,要被当代干部接受,必须不断创新形式。比如,讲故事比讲道理可能更管用,一些故事在当今仍然适用。这就要求红色教育基地不断探索历史中的一些细节、故事,让带着问题而来的学员,在历史中找到答案。 充分挖掘所依托的红色资源,要求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有一支专职的科研队伍。比如在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井冈山斗争史、中央苏区历史等核心课程,必须以专职教师为主。这是根,根深才能叶茂。此外,进一步深挖资源,也要注意立足自身资源,放眼全国相关资源,形成历史的贯通。例如,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就是要立足井冈山,放眼全国13块革命根据地。 冯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一个不断探索、认识和运用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进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帮助党员干部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三大规律。 这个帮助不是灌输、告之,而是通过对史料的深入挖掘,用真实而有说服力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让党员干部从心里认同这三大规律。比如,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积极挖掘中共“一大”“二大”会址等革命旧址,以及陈云、张闻天等革命前辈的事迹,充分利用上海和长三角地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新成就,通过党性修养主题教室、英模人物现身说法,以及党章解读和反腐倡廉等专题课程,对学员进行理想信念、执政为民理念、群众观点和岗位责任意识教育,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来源:共产党员网